成败利钝


   利:锋利;顺利;钝:不锋利;不顺利。指事业的成功或失败;顺利或挫折。泛指处事的各种情况和结果。也作“成败得失”。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chéng bài lì dùn
成语注音 ㄔㄥˊ ㄅㄞˋ ㄌ一ˋ ㄉㄨㄣˋ
成语正音 “成”,不能读作“céng”。
成语简拼 cbld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成敗利鈍
成语英文 successes and failures(advantage and disadvantage)
成语日文 成功か失敗か,好運(こううん)か不運(ふうん)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利:锋利;顺利;钝:不锋利;不顺利。指事业的成功或失败;顺利或挫折。泛指处事的各种情况和结果。也作“成败得失”。


近义词



成语示例


成败利钝,在此一举。(清 陈忱《水浒后传》第三十三回)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三国 蜀 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成语典故

利:锋利,引申为顺利或成功。钝:刀锋不快,引申为挫折或失败。指成功与失败,顺利与挫折。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明.无名氏《鸣凤记.杨公劾奸》:“正所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败利钝,岂能逆睹?”明.焦竑《玉堂丛语.行谊》:“人之毁誉欣戚,事之成败利钝,己之死生祸福,皆所不顾也。” 并列 成功与失败,顺利与挫折。陈毅《送旧友南归》:“爱国自卫赖吾人,~当可料。”△用于成败。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做好,做完:~功。完~。~就。~事。~交。~立。~婚。~仁(儒家主张的成就仁德)。~人之美。玉~其事。 事物发展到一定的形态或状况:~形。~性。~人。自学~才。蔚然~风。 变为:长~。变~。 可以,能行:~,就这么办。 称赞人能力强:他办事麻利,真~。 够,达到一定数量:~年累(lěi )月。 已定的,定形的:~规。~俗。~见。~例。~竹在胸。 十分之一:增产三~。 平定,讲和:“会于稷,以~宋乱”。 姓。

输,失利,不成功,与“胜”相对:~北。~退。~绩(❶连队溃败;❷事业的失利)。~诉。~笔。~局。两~俱伤。 战胜,使失败:大~敌军。 毁坏:~坏。~露。 解除,消散:~火。~毒。 破旧,衰落,腐烂:~絮。~落。~兴(xìng )(情绪低落)。腐~。叶残花~。

好处,与“害”“弊”相对:~弊。~害。~益。~令智昏。兴~除弊。 使顺利、得到好处:~己。~用厚生(充分发挥物的作用,使民众生活优厚富裕起来)。 与愿望相符合:吉~。顺~。 刀口快,针尖锐,与“钝”相对:~刃。~刀。~剑。~落。~口巧辩。 从事生产、交易、货款、储蓄所得超过本钱的收获:~息。~率(lǜ)。一本万~。 姓。

不锋利,不快,引申为不顺利:这把刀真~。成败利~。 笨,不灵活:~滞(a.迟钝呆滞;b.不锋利)。迟~。愚~。拙嘴~舌。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成』

《唐韻》是征切《集韻》《韻會》《正韻》時征切,𠀤音城。 《說文》就也。 《廣韻》畢也。凡功卒業就謂之成。  又平也。 《周禮·地官·調人》凡過而殺傷人者,以民成之。 《疏》成,平也。非故心殺傷人,故共鄕里和解之也。 《詩·大雅》虞芮質厥成。  又《左傳·隱六年》鄭人來輸平。 《公羊傳》輸平猶墮成也。 《文七年》惠伯成之。  又終也。凡樂一終爲一成。 《書·益稷》簫韶九成。 《儀禮·燕禮》笙入三成。 《註》三成謂三終也。  又善也。 《禮·檀弓》竹不成用。 《註》成,猶善也。  又《周禮·天官·大宰》八灋五曰官成。註官成,謂官府之成事品式也。  又《秋官·士師》掌士之八成。 《註》八成者,行事有八篇,若今時決事比也。 《釋文》凡言成者,皆舊有成事品式。  又必也。 《吳語》勝未可成。 《註》猶必也。  又倂也。 《儀禮·旣夕》俎二以成。 《註》成,猶倂也。  又《禮·王制》司會以歲之成質于天子。 《註》計要也。 《周禮·天官·司會》以參互攷日成,以月要攷月成,以歲會攷歲成。  又《司馬法》通十爲成。 《周禮·冬官考工記》方十里爲成。 《左傳·哀元年》有田一成。  又重也。 《爾雅·釋地》丘一成爲敦丘。 《註》成,猶重也。周禮曰:爲壇三成。 《疏》言丘上更有一丘,相重累者。  又《釋名》成,盛也。  又《諡法》安民立政曰成。  又州名。古西戎白馬氏國,西魏置成州,唐同谷郡。  又姓。周武王子成伯之後。  又盆成,陽成,皆複姓。  又《集韻》辰陵切,音承。本作郕。或省作成。地名。  又《韻補》叶𨻰羊切,音常。 《范蠡曰》得時不成,反受其殃。  又《史記·龜筴傳》螟螽歲生,五穀不成。叶上祥。

『利』

《唐韻》《集韻》《韻會》力至切《正韻》力地切,𠀤音詈。 《說文》銛也。从刀和,然後利,从和省。易利者,義之和也。 《前漢·鼂錯傳》兵不完利,與空手同。  又《廣韻》吉也,宜也。 《易·賁卦》利有攸往。  又私利也。 《莊子·騈拇篇》小人以身殉利。  又《禮·坊記》先財而後禮,則民利。 《註》利猶貪也。  又《前漢·高帝紀》徙齊楚大族五姓關中,與利田宅。 《註》師古曰:利謂便好也。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軸有三理,三者以爲利也。 《註》利,滑密也。  又州名。 《韻會》巴蜀地。晉西益州,梁改利州。  又姓。 《韻會》漢有利乾,爲中山相。  又《韻補》叶音棃。 《古樂府》雨雪霏霏雀勞利,長觜飽滿短觜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