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分开。剖:剖开。璞:含有玉的石头。从沙粒中区分出金子,从石头里剖出美玉。比喻从许许多多人中间识别、挑选出所用的人才。
唐·刘禹锡《唐尚书吏部侍郎奚公神道碑铭序》:“一入中禁考策词,三在天官第章句,披沙剖璞,由我而显者落落然居多。”
披:分。剖:剖开。璞:含有玉的石头。从沙粒中区分出金子,从石头里剖出美玉。比喻从大量的人中识别、拣选出有用的人才。唐.刘禹锡《唐故朝议郎守尚书吏部侍郎奚公神道碑》:“一入中禁考策词,三在天官第章句,披沙剖璞由我而显者落落然居多。” 并列 披,分。剖,开。璞,含玉的石头。从沙子中分捡出金子,从石头里找出美玉。唐·刘禹锡《唐尚书吏部侍郎奚公神道碑铭序》:“一入中禁考策词,三在天官第章句,~,由我而显者落落然居多。”△褒义。多用于举荐人才方面。→选贤荐能?妒贤嫉能
覆盖在肩背上:~星戴月。 穿戴:~挂。~甲。 打开,散开:~襟。~阅。~露(发表,公布,表露)。所向~靡。 劈开,裂开:竹竿~了。
非常细碎的石粒:~子。~石。风~。~尘。~砾(沙和碎石块)。~漠。~丘。~滩。~洲(江河里由泥沙淤积成的陆地)。~暴。~浴。~疗。~鸥(文学上指栖息岸边沙地的鸥一类的水鸟)。 像沙的东西:~糖。豆~。~瓤。 声音不清脆不响亮:~哑。 姓。
经过摇动把某东西里的杂物集中,以便清除。
破开:~开。解~。~面。~腹。 分析,分辩:~白。~解。~析。
未雕琢过的玉石,或指包藏着玉的石头:~玉浑金(亦喻天然美质,未加修饰)。 喻人的天真状态,质朴,淳朴:抱~。返~归真。
《唐韻》敷羈切《集韻》《韻會》攀糜切,𠀤音鈹。 《說文》从旁持曰披。 又《廣韻》開也。 《史記·帝舜紀》披九山,通九澤。 《前漢·鄒陽傳》披心腹,見情素。 《韓愈·進學解》手不停披於百家之編。 又《增韻》分也,散也。 《左傳·昭五年》又披其邑。 《註》析也。 《揚子·方言》廝披,散也。東齊聲破曰廝,器破曰披。 又荷衣曰披。 又《正韻》篇夷切,音紕。義同。 又《唐韻》《廣韻》匹靡切《集韻》《韻會》普靡切,𠀤音㱟。裂也。 《史記·范睢傳》木實繁者披其枝。 又《灌夫傳》枝大於本,脛大於股,不折必披。 《註》披,分拆也。疋彼反。 又披靡,震伏貌。 《前漢·項籍傳》羽大呼馳下,漢軍皆披靡。 又《正韻》普弭切,音庀。義同。 又《集韻》《類篇》《韻會》𠀤彼義切,音賁。 《禮·檀弓》孔子之喪設披。 《註》披,柩行夾引棺者。 《疏》設之於旁,所以備傾虧也。 《周禮·夏官·司士》作六軍之士執披。 《疏》披者,車兩旁使人持之,若四馬六轡然。 又《正韻》兵媚切,音祕。義同。 又《集韻》平義切,音被。亦散也。 又《正韻》普駕切,音怕。亦開也。 又叶普禾切,音坡。 《劉邵·趙都賦》布濩中林,緣延陵阿。從風發曜,倚靡雲披。
『沙』《唐韻》所加切《集韻》《韻會》《正韻》師加切,𠀤音紗。 《說文》水散石也。从水从少,水少沙見。楚東有沙水。 《水經注》逢澤陂東北流爲新溝,又東北注梁爲沙水。 又《山海經》盧其之山,無草木,多沙石,沙水出焉,南流注于涔水。 又潁水之別名。 《爾雅·釋水》潁爲沙。 《註》謂大水溢出別爲小水之名。 又疏土也。 《易·需卦》需于沙。 《正義》沙,水旁之地。 《詩·大雅》鳧鷖在沙。 又州名,在西徼外,取沙角山爲名,卽三秦記鳴沙山也。 《廣輿記》沙州鳴沙山,峰勢危峻,沙如乾糖。天氣淸朗則沙鳴,聞數里外。 又流沙,西境極遠之地。 《書·禹貢》西被于流沙。 又丘名。 《爾雅·釋丘》邐迤曰沙丘。 《疏》謂丘形斜行,連接而長者。 又長沙,郡名,屬楚。 《廣輿記》今湖廣長沙府有長沙縣。 又長沙,星名。在軫旁,主壽命。見《史記·天官書》。 又水中有沙者曰沙衍。 《𥠇天子傳》天子乃遂東征,南絕沙衍。 又沙汰,詳汰字註。 又《謝察微·算經》十塵爲沙,十沙爲纖。 又木名。 《范成大·桂海草木記》沙木與杉同類,尤高大,葉尖成叢,穗少與杉異。 又豆名。 《崔豹·古今注》貍豆,一名貍沙,一名獵沙。虎豆,一名虎沙。馬豆,一名馬沙。 又吹沙,魚名。 《爾雅·釋魚》鯊鮀。 《郭璞註》今吹沙也。 《陸璣註》魚狹而小,常張口吹沙,故曰吹沙。 又小而甘美之稱。 《韓彥直·橘錄》沙橘取其細而甘美,或曰種之沙州之上,故其味特珍。然邦人稱物之小而甘美者必曰沙,如沙瓜,沙蜜,沙糖之類,特方言耳。 又沙門,謂勤行也。 《佛說四十二章經》辭親出家,識心達本,解無爲法,名曰沙門。 又姓。宋勇將有沙世堅。 又借爲紗縠字。 《周禮·天官》內司服素沙。 《註》素沙,今之白縳也。以白縳爲裏,使之章顯。今世有紗縠者,名出于此。 又《集韻》蘇和切《正韻》桑何切,𠀤音蓑。亭名,在元城。 《春秋·定七年》齊侯衞侯盟于沙。 《註》今陽平元城縣東南有沙亭。 又與犧通。 《詩·魯頌》犧尊將將。 《鄭註》素何反。 《毛傳》有沙飾也。 又酒名。 《儀禮·大射儀兩壷獻酒註》獻讀爲沙。沙酒濁,特泲之,必摩沙者也。 又《集韻》山宜切,音釃。亦水傍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𠀤所稼切,音嗄。聲嘶也。 《周禮·天官》內饔鳥皫色而沙鳴貍。 《註》沙音所嫁反,或蘇他反。 《疏》沙,嘶也。○按沙本有蘇何、山宜二切,不必又入歌支叶韻。今刪去。
『剖』《唐韻》《集韻》《韻會》普后切《正韻》普厚切,𠀤音掊。 《說文》判也。从刀,咅聲。 《蒼頡篇》拆也。 《玉篇》判也。中分爲剖。 《廣韻》破也。 《前漢·高帝紀》剖符封功臣。 《左思·吳都賦》剖巨蚌於回淵。 又《唐韻》方武切《集韻》斐父切,𠀤音撫。義同。
『璞』《廣韻》《韻會》匹角切《正韻》匹各切,𠀤音樸。 《玉篇》玉未治者。 《增韻》玉未琢。 《韻會》玉素也。 《老子·道德經》璞散則爲器。 又姓。 《正字通》明璞俊。 又《韻補》叶普木切,音朴。 《司馬彪·贈山濤詩》卞和潛幽冥,誰能證奇璞。冀願神龍來,揚光以見燭。 《正字通》或曰璞本有朴、僕二音,非叶也。《正韻》收璞入六藥,一屋闕璞,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