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胸脯


   表示负责,敢打包票。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pāi xiōng pú
成语注音 ㄆㄞ ㄒㄩㄥ ㄆㄨˊ
成语简拼 pxp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近代
成语繁体 拍胷脯
成语英文 vouch for
成语结构  动宾式
成语字数  3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表示负责,敢打包票。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六回:“他亲家听了,自然是拍胸脯,一力承当,把他欢喜的了不得。”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用手掌打:~击。~掌。~抚。~案叫绝。 浪涛冲击:~岸。 拍打东西的用具:~子(亦是计算乐音长短的单位)。 乐曲的节奏:~节。 摄影:~摄。~照。~片子。 发出:~发。~电报。 阿谀,巴结:~马屁。吹吹~~。

身体前面颈下腹上的部分,借指心里:~脯。~膛。~腔。~口。~骨。~椎。~膜。~怀(抱负、气量)。~襟(同“胸怀”)。~无点墨(指读书太少,文化水平极低)。直抒~臆。~中有数(shù)。

肉干:鹿~。兔~。 水果蜜渍后晾干的成品:果~。杏~。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拍』

《廣韻》《正韻》普百切《集韻》《韻會》匹陌切,𠀤音魄。 《說文》本作𢫦。拊也。 《釋名》搏也。以手搏其上也。 《唐書·曹確傳》優人李可及,能新聲自度曲,少年爭慕之,號爲拍彈。 《𨻰晹樂書》九部樂有拍板,韓文公目爲樂句。 《琴集》大胡笳十八拍,小胡笳十九拍,𠀤蔡琰作。  又拍張,手搏捽,胡之戲也。 《南史·王敬則傳》善拍張,宋帝使跳刀,接無不中,仍撫髀拍張。  又《集韻》莫白切,音陌。擊也。亦與𢫦同。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伯各切,音博。與胉膊𠀤同。 《周禮·天官·醢人》饋食之豆,其實豚拍。 《註》鄭杜皆以拍爲膊,謂脅也。或曰豚拍肩也,今河閒名豚脅,聲如鍛鎛。

『胸』

《正字通》同胷。

『脯』

《唐韻》方武切《集韻》《韻會》匪父切《正韻》斐古切,𠀤音甫。 《說文》肉乾也。 《玉篇》脯,腊也。 《廣韻》乾脯。 《前漢·東方朔傳》乾肉爲脯。 《禮·內則》牛脩,鹿脯,田豕脯,麋脯,麕脯。 《韻會》薄析曰脯,捶之而施薑椒曰鍛脩。 《釋名》脯,搏也。乾燥相搏著也。 《禮·曲禮》以脯脩置者,左朐右末。 《詩·大雅》爾殽伊脯。 《前漢·貨殖傳》濁氏以胃脯而連騎。 《註》今大官常以十月作沸湯,燖羊胃,以末椒薑扮之,暴使燥,是也。  又《集韻》蓬逋切,音蒲。與酺通。大飮酒也。  又《集韻》蒲故切,音步。爲人物災害之神。一曰會聚飮食也。本亦作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