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称人生前毁谤佛法,死后堕入受拔舌刑罚的地狱。后用来泛指因口舌罪过而堕入的地狱。
佛教称人生前毁谤佛法,死后堕入受拔舌刑罚的地狱。后用来泛指因口舌罪过而堕入的地狱。
若释氏之言不妄,此辈应堕拔舌地狱。 ★清·冯班《钝吟杂录·刘向》
宋·释惟白《续传灯录》卷二:“若不悟去,老僧与尔入拔舌地狱。”
偏正 佛家语。迷信认为生前毁谤佛法,死后堕入地狱受拔舌之苦。语本唐·道世《法苑珠林》卷87:“今身言无慈爱,谗谤毁辱,恶口离乱,死即当堕拔舌、烊铜、犁耕地狱。”[例]那些杀人强奸犯,死后必到~。△描写作恶者不得好死之语。
抽,拉出,连根拽出:~腿。~草。~牙。~苗助长。 夺取军事上的据点:连~数城。 吸出:~毒。~火罐儿。 选取,提升:提~。~擢。 超出,高出:海~。挺~。~地(山、树、建筑物等高耸在地面上)。~尖儿。出类~萃。 把东西放在凉水里使变凉:把西瓜放在冰水里~一~。 改变:坚韧不~。心志不可~。
人或动物嘴里辨别滋味、帮助咀嚼和发音的器官:~头。~耕(a.指读书勤奋;b.旧时学者授徒,依口说谋生,好像农夫耕田得粟)。唇枪~剑。 语言辩论的代称:~战(激烈议论)。 像舌头的东西:帽~。火~。 铃或释中的锤。 指箭靶两旁上下伸出的部分。
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心说。 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质。~壳。 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陆~。~下。 地球表面的土壤:土~。田~。~政。~主。 地球上的一个区域:~区。此~。 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板。~毯。 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点。目的~。 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易~以处。 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见~。境~。心~。 底子:质~。
结构助词,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慢慢~走。
监禁罪犯的地方:监~。~吏。~卒。地~。越~。 罪案,官司:冤~。文字~。断~。~讼。
《唐韻》《集韻》《韻會》𠀤蒲八切,辦入聲。 《說文》擢也。 《增韻》抽也。 《易·乾·文言》確乎其不可拔。 又《泰卦》拔茅茹,以其彙征吉。 《後漢·蔡邕傳》連見拔擢,位在上列。 《晉書·胡母輔之傳》甄拔人物。 又《爾雅·釋詁》殲拔殄,盡也。 又《增韻》攻而舉之也。 《前漢·高帝紀》攻碭,三日拔之。 《註》破城邑而取之,若拔樹木幷得其根本。 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蒲撥切,音跋。回也。 又《增韻》疾也。 《禮·少儀》毋拔來。 《疏》拔,速疾之意。 《前漢·𨻰項傳贊》拔起隴畝之中。 《註》疾起也。 又挺也。特立貌。 《杜甫詩》友于皆挺拔。 又括也。矢末也。 《詩·秦風》舍拔則獲。 《疏》以鏃爲首,故拔爲末。 又除也。 《周禮·秋官·赤犮氏註》赤犮猶言捇拔。 《疏》拔,除去之也。 又與茇通。 《前漢·禮樂志》拔蘭堂。 《註》拔,舍止也。 又《集韻》北末切,音撥。把也。 又《集韻》《韻會》𠀤蒲蓋切,音旆。 《詩·大雅》柞棫拔矣。 《疏》拔然生柯葉也。 又《集韻》《韻會》蒲昧切《正韻》步昧切,𠀤音佩。 《詩·大雅·朱傳》挺拔而上,不拳曲蒙密也。 又拂取也。 又《唐韻》《集韻》𠀤房越切,音伐,草名。 《爾雅·釋草》拔蘢葛。 《註》似葛,蔓赤,葉多。 又《集韻》筆別切。讀若分別之別。晉俗謂平地除𡊅曰拔。 又《張華·鮑文泰誄》抱道冲虚,執義貞厲。栖遲無悶,不營不拔。厲音列。
『舌』《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食列切,然入聲。 《說文》舌在口,所以言也,別味者也。 《徐曰》凡物入口,必于於舌。 《六書精薀》舌以卷舒爲用,口以開闔爲用,各一其隂陽也。 《釋名》舌,卷也,可以卷制食物,使不落也。 《又》舌,泄也,舒泄所當言也。 《易·說卦》兌爲口舌。 《疏》口舌,爲言語之具也。 《詩·大雅》莫捫朕舌,言不可逝矣。 又射侯上下个曰舌。 《儀禮·鄕射禮》倍中以爲躬,倍躬以爲左右舌。 《註》居兩旁謂之个,左右出謂之舌。 又言也。 《揚子·太𤣥經》吐黃酋舌。 《註》舌,言也。 又姓。 《姓纂》越大夫舌庸。 又羊舌,複姓。 《左傳·閔二年》狐突欲行。羊舌大夫曰:不可。 《疏》羊舌,氏也。爵爲大夫。 又官名。 《周語》坐諸門外,而使舌人體委與之。 《註》舌人,能達異方之志,象胥之官也。 又國名。 《淮南子·地形訓》穿𦙄民,反舌民。 《註》反舌民,不可知而自相曉。一說舌本在前,不向喉,故曰反舌也。南方之國名也。 《山海經》歧舌國在其東。一曰在不死民東。 《註》其人舌皆岐。或云:支舌也。 又草名。 《爾雅·釋草》萿,麋舌。 《註》今麋舌草春生葉,有似於舌。 又《博雅》燕薁,蘡舌也。 又《正字通》牛舌,芣苢。別名江東呼蝦蟇衣,山東名牛舌。 又鳥名。 《禮·月令》仲夏之月,反舌無聲。 《註》反舌,百舌鳥。 《淮南子·說山訓》人有多言者,猶百舌之聲。 《註》百舌,鳥名。能易其舌,效百鳥之聲,故曰百舌也。 又無舌,蟲名。 《本草註》一名益符,主閉。 又長舌,獸名。 《山海經》長舌山有獸,名長舌,狀如禺,四耳,出則郡多水。 又《韻補》叶商刮切,音殺。 《詩·大雅》出納王命,王之喉舌。賦政于外,四方爰發。 又叶食僞切,音逝。 《郤正釋譏》家挾殊議,人懷異計。縱橫者欲披其胷,徂詐者暫吐其舌。
『地』《廣韻》徒四切《集韻》大計切《韻會》徒二切《正韻》徒利切,𠀤音弟。 《說文》元氣初分,重濁隂爲地,萬物所𨻰列也。 《白虎通》地者,易也。言養萬物懷任交易變化也。 《釋名》地,底也,其體底下,載萬物也。 《易·說卦傳》坤爲地。 《內經》岐伯曰:地爲人之下,太虛之中。黃帝曰:馮乎。曰:大氣舉之。 《周禮·地官》土訓掌道地圖,以詔地事,道地慝,以辨地物,而原其生,以詔地求。 《博物志》地以名山爲輔佐,石爲之骨,川爲之脈,艸木爲之毛,土爲之肉。 又第也,但也。 《前漢·丙吉傳》西曹地忍之。 又叶徒何切,音沱。 《屈原·橘頌》閉目自愼,終不失過兮。秉德無私,參天地兮。 《揚雄·羽獵賦》鳥不及飛,獸不得過,軍驚師駭,刮野埽地。○按吳棫收地入箇韻,音隋,則過可如字讀,沱隋亦平去閒耳。本作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