挟人捉将


   挟:挟制。在战斗中能够制服敌人,活捉其将领。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xié rén zhuō jiàng
成语注音 ㄒ一ㄝˊ ㄖㄣˊ ㄓㄨㄛ ㄐ一ㄤˋ
成语简拼 xrzj
感情色彩 中性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挾人捉將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挟:挟制。在战斗中能够制服敌人,活捉其将领。


近义词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元·李文蔚《蒋神灵应》楔子:“挟人捉将干般勇。武艺精熟敢战争。”


成语典故

挟:制服。在战斗中能制服、活捉敌将。元.李文蔚《蒋神灵应》楔子:“挟人捉将千般勇,武艺精熟敢战争。”亦作“捉将挟人”。元.孔文卿《东窗事犯》四折:“枉了他父子每舍死忘生,苦征恶战,扯鼓夺旗,捉将挟人。” 并列 挟持、活捉敌将。元·李文蔚《蒋神灵应》楔子:“~千般勇,武艺精熟敢战争。”△多用于描写战争。也作“捉将扶人”。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用胳膊夹着:~持。~山超海(喻不可能做到的事)。 倚仗势力或抓住人的弱点强迫人服从:要(yāo )~。~制。~势(仗势)。 心里怀着(怨恨等):~恨。~怨。~嫌。

古同“夹”,从物体两边钳住。

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动物:~类。 别人,他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待~热诚。 人的品质、性情、名誉:丢~,文如其~。

抓,逮:~拿。~奸。~贼。~弄。捕~。捕风~影。 握:~笔。~刀(代人作文)。~襟见肘。

快要:~要。~至。~来。即~。 带领,扶助:~雏。扶~。~军。 拿,持:~心比心。 把:~门关好。 下象棋时攻击对方的“将”或“帅”。 用言语刺激:你别~他的火儿了。 保养:~养。~息。 兽类生子:~驹。~小猪。 顺从:~就(迁就,凑合)。~计就计。 又,且:~信~疑。 助词,用在动词和“出来”、“起来”、“上去”等中间:走~出来。 刚,刚刚:~~。~才。 姓。

军衔的一级,在校以上,泛指高级军官:~领。 统率,指挥:~百万之众。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人』

《唐韻》如鄰切《集韻》《韻會》《正韻》而鄰切,𠀤音仁。 《說文》天地之性最貴者也。 《釋名》人,仁也,仁生物也。 《禮·禮運》人者,天地之德,隂陽之交,鬼神之會,五行之秀氣也。  又一人,君也。 《書·呂𠛬》一人有慶,兆民賴之。  又予一人,天子自稱也。 《湯誥》嗟爾萬方有衆,明聽予一人誥。  又二人,父母也。 《詩·小雅》明發不寐,有懷二人。  又左人,中人,翟國二邑。  又官名。 《周禮》有庖人,亨人,漿人,凌人之類。  又楓人,老楓所化,見《朝野僉載》。  又蒲人,艾人,見《歲時記》。  又姓。明人傑。  又左人,聞人,俱複姓。  又《韻補》叶如延切,音然。 《劉向·列女頌》望色請罪,桓公嘉焉。厥後治內,立爲夫人。

『捉』

《唐韻》《集韻》《韻會》𠀤側角切,莊入聲。 《說文》搤也。一曰握也。 《廣韻》捉搦也。 《前漢·王褒傳》周公躬吐捉之勞。 《註》一飯三吐飡,一沐三捉髮。 《蜀志·趙雲傳註》先主捉手而別。  又《增韻》捕也。 《釋名》促也。使相促及也。  又《唐書·兵志》唐初,兵之戍邊者,大曰軍,小曰守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