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挹彼注兹”。
郭沫若《历史人物·甲申三百年祭》:“假使政治是修明的,那么挹彼注此,损有余以补不足,尽可以用人力来和天灾抗衡。”
同“挹彼注兹”。郭沫若《历史人物.甲申三百年祭》:“假使政治是修明的,那么挹彼注此,损有余以补不足,尽可以用人力来和天灾抗衡。” 见“挹彼注兹”。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假使政治是修明的;那么~,损有余以补不足,尽可以用人力来和天灾抗衡。”
舀,把液体盛出来:~取。~彼注兹。~注(喻从有余的地方取出来,以补不足)。 拉。 古同“抑”,抑制,谦退。 古同“揖”,作揖。
那,那个:~岸。此起~伏。 他,对方:知己知~。~此。
灌进去:~入。~射。大雨如~。 (精神、力量)集中在一点:~视。~目。~意。 用文字来解释词名:~解。~释。~音。夹~。 解释词句所用的文字:~疏(注解和解释注解的文字的合称)。 记载,登记:~册。~销。 赌博时所下金钱财物:下~。赌~。 量词,多用于款项或交易:一~钱。
这,这个,与“彼”相对:~间。~后。~生。长~以往(老是这样下去)。从~。因~。 这里,这儿:到~为止。
《唐韻》於汲切《集韻》乙及切,𠀤音邑。 《說文》抒也。 《廣韻》酌也。 《詩·小雅》維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漿。 又《大雅》泂酌彼行潦,挹彼注兹。 又《唐韻》伊入切《集韻》《韻會》《正韻》一入切,𠀤音揖。義同。 又通揖。 《荀子·議兵篇》湯武之誅桀紂,拱挹指麾。 又通抑。 《後漢·光武帝紀》情存損挹,推而不居。 《荀子·宥坐篇》挹而損之。 《註》挹,退也。
『彼』《唐韻》補委切《集韻》補靡切,𠀤𥓓上聲。 《說文》往有所加也。 《玉篇》對此之稱。 《詩·小雅》彼月而微,此日而微。 《禮·檀弓》爾之愛我也,不如彼。 又外之之詞。 《論語》彼哉彼哉。 《疏》言如彼人哉無足稱也。 又《廣韻》𢔌也,邐也。
『注』《唐韻》之戍切《集韻》《韻會》朱戍切,𠀤音註。 《說文》灌也。 《增韻》水流射也。 《詩·大雅》豐水東注。 又引也。 《前漢·溝洫志》注塡淤之水,漑舄鹵之地。 又意所嚮曰注。 《管子·君臣下篇》君人者上注。 《註》上謂注意於上天。 又記也。 《通俗文》記物曰注,因支分派別之意。 又凡以傳釋經曰注,通作註。 又聚也。 《周禮·天官》獸人及弊田,令禽注于虞中。 又擊也。 《莊子·達生篇》以黃金注者㱪。 又屬也。 《爾雅·釋天》注旄首曰旌。 《註》言以旄牛尾屬之竿首。 又屬矢於弦也。 《左傳·襄二十三年》樂射之不中,又注則乗槐本而覆。 又附藥亦爲注。 《周禮·天官》瘍醫掌祝藥劀殺之齊。 《註》祝當爲注。注謂附著藥。 又華不注,山名。 《括地志》在濟南。 又句注,亦山名,在代州鴈門縣西北。 又仄注,冠名。 《前漢·五行志註》言形側立而下注也。 又日注,茶名。 《歐陽修·歸田錄》兩浙之品,日注爲第一。 又《集韻》株遇切,音駐。與註同。 又《集韻》陟救切《正韻》職救切,𠀤音晝。蟲喙也。與咮噣通。 《周禮·冬官考工記》以注鳴者。 又注張,星名。別見木部柳字註。 《廣韻》之戍切《集韻》《韻會》朱戍切,𠀤音鑄。 《玉篇》疏也,解也。 《正韻》訓釋也。 《毛詩·序疏》註者,著也。言爲之解說,使其義著明也。 《儀禮·士冠禮疏》言註者,註義于經下,若水之注物,亦名爲著。 《晉書·向秀傳》始秀欲註《莊子》,嵆康曰:此書詎復須註。 《舊唐書·𤣥宗紀》上訓註《孝經》,頒于天下。 又《博雅》識也。 《通俗文》記物曰註。 《穀梁傳·昭十一年》一事註乎志,所以惡楚子也。 《後漢·律歷志論》重黎記註。 又《類篇》拏也。 《揚子·方言》謰謱,拏也。南楚或謂之支註。 又《廣韻》中句切《集韻》株遇切,𠀤音駐。義同。 又《類篇》述也。 《集韻》或作注。
『此』《唐韻》《正韻》雌氏切《集韻》《韻會》淺氏切,𠀤音佌。 《說文》止也。从止从匕。匕,相比次也。 《徐曰》匕,近也。近在此也。 《爾雅·釋詁疏》此者,彼之對。 《詩·周頌》在彼無惡,在此無斁。 《老子·道德經》去彼取此。 又《六書故》此猶兹也,斯也。 《大學》此謂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