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凭借;徼:侥幸;乘:趁;邪:不正当。指凭侥幸、乘邪险的道路来求得富贵。
据:凭借;徼:侥幸;乘:趁;邪:不正当。指凭侥幸、乘邪险的道路来求得富贵。
汉·班固《答宾戏》:“据徼乘邪,以求一日之富贵。”
并列 凭借侥幸与险道谋取富贵。汉·班固《答宾戏》:“~,以求一日之富贵。”※徼,不读作jiào。△多用于表示人处事虚假不当行为。→乘伪行诈
〔拮~〕见“拮”。
同“侥”。 求。
边界:~外。 巡逻,巡察:~巡。~道(巡查警戒的道路)。
骑,坐:~马。~车。~客。~警。 趁着,就着:~便。~机(趁着机会)。~势。~兴(xìng)。因利~便。 算术中指一个数使另一个数变成若干倍:~法。~幂(mì)。~数。 佛教的教派或教法:大~。小~。上~。下~。 姓。
古代称兵车,四马一车为一乘:~舆。千~之国。 古代称四为乘:~矢。~壶。“以~韦先牛十二犒师”。 中国春秋时晋国的史书称“乘”,后通称一般的史书:史~。野~。
不正当,不正派:~恶(è)。~念。~说。 中医指引起疾病的环境因素:寒~。风~。 迷信的人指鬼神给予的灾祸:中(zhòng)~。 妖异怪诞:~魔。~术。 同“斜”。
同“耶”,疑问词。
《唐韻》九魚切《集韻》《韻會》《正韻》斤於切,𠀤音居。 《說文》戟挶也。 《詩·豳風箋》韓詩云:口足爲事曰拮据。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居御切,音據。手病也。 又與據通。 《前漢·揚雄傳》潭思渾天,參摹而四分,之極於八十一,旁則三摹九据,極之七百二十九贊,亦自然之道也。 《註》据,今據字,猶位也,處也。 又《酷吏傳贊》趙禹据法守正。 又《司馬相如·大人賦》据以驕騖。 《註》張揖云:据,直項也。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居御切,音鋸。 《說文》杖持也。 《論語》據於德。 又《廣韻》依也。 《易·困卦》困于石,據于蒺藜。 《詩·邶風》亦有兄弟,不可以據。 《左傳·僖五年》享祀豐潔,神必據我。 《註》據猶安也。 又引也,援也。 《爾雅疏序》事有隱滯,援據徵之。 又按也。 《禮·玉藻》君賜稽首據掌,致諸地。 《疏》覆左手按於右手之上也。 《老子·道德經》猛獸不據。 《註》以爪按拏曰據。 又拒守也。 《史記·趙奢傳》先據北山上者勝。 又姓。明宣德漏刻博士據成。 又《集韻》其踞切,音遽。有形之貌。與莊子覺則蘧蘧然之蘧同。 又《史記註》訖逆切,音戟。 《呂后紀》見物如蒼犬,據高后掖。 又叶求於切,音蘧。 《史記·龜筴傳》事有所疾,亦有所徐。物有所拘,亦有所據。 通作据。見据字註。
『徼』《廣韻》古弔切《集韻》吉弔切,𠀤音叫。 《說文》循也。 《前漢·百官表》中尉,秦官,掌徼循京師。 《註》師古曰:徼,遮繞也。 又《韻會》邏卒曰游徼。 《後漢·臧宮傳》少爲縣亭長游徼。 《註》每鄕有游徼,掌循禁姦盜也。 又《玉篇》邊徼也。 《史記·司馬相如傳》南至䍧牱爲徼。 《註》徼,塞也。以木柵水,爲蠻夷界。 又《廣韻》小道也。 《班固·西都賦》徼道綺錯。 又《韻會》一曰徼妙。 《老子·道德經》常有欲以觀其徼。 又《唐韻》古堯切《集韻》堅堯切,𠀤叫平聲。 《玉篇》要也,求也。 《左傳·昭三年》徼福於太公。 《註》徼,要也。 《禮·中庸》小人行險以徼幸。 《疏》徼求榮幸也。 又《廣韻》抄也。 《論語》惡徼以爲知者。 《註》徼,抄也。抄人之意,以爲已有。 又《集韻》伊消切,音邀。遮也。 《司馬相如·子虛賦》徼𧮬受詘。 《註》司馬彪云:徼,遮也。𧮬,倦也,謂遮其倦者。
『乘』《唐韻》食陵切《集韻》《韻會》神陵切,𠀤音繩。 《廣韻》駕也,登也。 《易•乾卦》時乘六龍以御天。 又因也。 《孟子》不如乘勢。 《老子•道德經》乗乗兮若無所歸。 又治也。 《詩•豳風》亟其乘屋。 又勝也。 《周語》乘人不義陵也。 又計也。 《周禮•夏官•槀人》乘其事,試其弓弩,以下上其食而誅賞。 又姓。漢煮棗侯乗昌。 又《廣韻》《韻會》實證切《集韻》石證切,𠀤音剩。車也。 《詩•小雅》元戎十乘,以先啓行。 又物雙曰乘。 《左傳•僖三十三年》弦高以乘韋先牛十二犒師。 《揚子•方言》雙鴈曰乘。 又物四數皆曰乘。 《禮•少儀》乘壺酒。 《孟子》發乗矢。 又乗丘,地名。 《爾雅•釋地註》乗丘,形似車乘也。 又草名。 《爾雅•釋草》望乘車。 《註》可爲索,長丈餘。 又《韻會》乘者,載也。取載事爲名。 《孟子》晋之乗。◎按《韻瑞》引晋乘入平聲,誤。今宗譜曰家乘,義與史乘通。 又《傳燈錄》禪有淺深階級,一小乘,一大乘。頓悟自心無漏智,此心卽佛,曰最上乘。 《宋沙門契嵩•原敎篇》五乘皆統之於三藏。一人乗,二天乗,三聲聞乗,四緣覺乘,五菩薩乘。後三乘導其徒出世也。前二乗以欲不可輒去,就其情而制之也。皆去聲。 又《集韻》諸應切,音證。姓也。 《說文》本作椉。
『邪』《廣韻》似嗟切《集韻》《韻會》《正韻》徐嗟切,𠀤音斜。 《廣韻》不正也。 《正韻》姦思也,佞也。 《易·乾卦》閑邪存其誠。 《書·大禹謨》去邪勿疑。 又《韻會》辟邪,獸名。 又《唐韻》以遮切《集韻》《韻會》《正韻》余遮切,𠀤音耶。 《說文》琅邪,郡名。 又莫邪,劒名。吳大夫莫邪作寶劒,因名。 又呼韓邪,匈奴王名。 《前漢·宣帝紀》呼韓邪單于來朝。 又若邪,水名。在越州會稽縣。 又胥邪,木名。 《司馬相如·上林賦》留落胥邪。 《註》胥邪,似椶櫚,皮可爲索。 又汙邪,下地田也。 《史記·滑稽傳》汙邪滿車。 又助語,又疑辭,經傳俱作邪,俗作耶。 又《集韻》羊諸切,音余。與餘同。 《史記·歷書》歸邪於終。 《註》邪,餘分也。終,閏月也。 又《集韻》時遮切,音闍。瑞星名。 《史記·天官書》如星非星,如雲非雲,命曰歸邪。 《註》邪,音蛇。 又《字彙補》子可切,音左。 《前漢·司馬相如傳》邪與肅愼爲鄰。 《註》邪讀爲左,謂東北接也。 又叶詳於切,音徐。 《詩·邶風》其虛其邪,旣亟只且。 《註》邪,亦作徐。緩也。 又叶伊宜切,音移。 《尚書·考靈曜》虛爲秋𠋫,昴爲冬期。隂氣相左,德乃不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