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过扬善


   同“掩恶扬善”。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yǎn guò yáng shàn
成语注音 一ㄢˇ ㄍㄨㄛˋ 一ㄤˊ ㄕㄢˋ
成语简拼 ygys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掩過揚善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同“掩恶扬善”。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汉书·丙吉传》:“[丙吉]于官属掾吏,务掩过扬善。”


成语典故

同“掩恶扬善”。《汉书.丙吉传》:“〔丙吉〕于官属掾吏,务掩过扬善。” 见“掩恶扬善”。汉书·丙吉传》:“[丙吉]于官属掾吏,务~。”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遮蔽,遮盖:~护。~体。~饰。~映。~盖。~蔽。~埋。~人耳目。瑕不~瑜。藏瑕~疵。 关,合:~闭。~门。~卷。 门、窗、箱柜等关合时夹住了东西:~了手。 乘人不备而袭击或捉拿:~杀。~击。~袭。

簸动,向上播散:~水。~场(cháng )。~汤止沸。 高举,向上:~手。~帆。趾高气~。~眉吐气。 在空中飘动:飘~。 称颂,传播:~言。~威。颂~。~弃。~名。 姓。

心地仁爱,品质淳厚:~良。~心。~举。~事。~人。~男信女。慈~。 好的行为、品质:行~。惩恶扬~。 高明的,良好的:~策。~本。 友好,和好:友~。亲~。和~。 熟悉:面~。 办好,弄好:~后。 擅长,长(cháng )于:~辞令。多谋~断。 赞许:“群臣百姓之所~,则君~之”。 好好地:~待。~罢甘休。 容易,易于:~变。~忘。多愁~感。 姓。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掩』

《唐韻》《集韻》《韻會》衣檢切《正韻》於檢切,𠀤淹上聲。 《說文》斂也。小上曰掩。 《增韻》遮也。 《禮·月令》仲夏,君子齊戒,處必掩身。 《註》掩,猶隱翳也。 《又》孟冬是察阿黨,則罪無有掩蔽。  又乗其不備而覆之曰掩。 《禮·曲禮》大夫不掩羣。 《疏》禽獸羣聚,則多不可掩取之。 《前漢·貨殖傳》掘冢搏掩。 《註》博擊掩襲,取人物也。一說博,六博也。掩,意錢之屬。 一曰撫也。 《爾雅·釋訓》矜憐撫掩之也。 《郭璞註》撫掩猶撫拍,謂慰恤也。  又閉也。 《韓愈詩》獨宿門不掩。  又《揚子·方言》止也。  又同也。江淮南楚之閒曰掩。 《韻會》或作揜。  又《集韻》烏感切,庵上聲。覆取也。與揜同。  又於贍切,淹去聲。繅絲以手振出緒也。或作𦁏。通作淹。  又乙業切,音浥。打也。

『善』

《廣韻》常演切《集韻》《韻會》《正韻》上演切,𠀤音蟺。 《說文》吉也。 《玉篇》大也。 《廣韻》良也,佳也。 《書·湯誥》天道福善禍淫。  又《詩·鄘風》女子善懷。 《箋》善,猶多也。 《禮·文王世子》嘗饌善,則世子亦能食。 《註》善謂多于前。  又《禮·曲禮·入國不馳註》馳善躙人也。 《疏》善猶好也,車馳則好行刺人也。  又《禮·王制註》善士謂命士也。  又《禮·學記》相觀而善之謂摩。 《疏》善猶解也。  又《禮·少儀》問道藝,曰:子習于某乎,子善于某乎。 《疏》道難,故稱習。藝易,故稱善。  又《前漢·西域傳》鄯善國,本名樓蘭王。  又與單通。 《前漢·匈奴傳》單于曰善于。  又《廣韻》姓也。 《呂氏春秋》善卷,堯師。  又《韻會》《正韻》𠀤時戰切,音繕。 《毛氏曰》凡善惡之善則上聲,彼善而善之則去聲。 《孟子》王如善之是也。○按《玉篇》《廣韻》《集韻》《類篇》善字俱無去聲。  又《正字通》與人交讙曰友善。 《史記·刺客傳》田光曰:所善荊卿可使也。  又與膳通。 《莊子·至樂篇》具太牢以爲善。 《集韻》或作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