晃:摇动。脑袋摇来摇去;形容旧时读书人吟诵的姿态或自得其乐、自以为是的样子。也作“摇头摆脑”。有时也形容轻狂之态。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至乾禅师》第四十八卷:“教渠拽耙牵犁,直是摇头摆脑。”
晃:摇动。脑袋摇来摇去,形容旧时读书吟诵的姿态或自得其乐、自以为是的样子。《负曝闲谈》一一回:“这溧阳监生对面,有个扬州甘泉县老贡生,摇头晃脑道:‘我的念给你们听。’”鲁迅《二心集.关于翻译的通信》:“最好懂的自然是《天演论》,桐城气息十足,连字的平仄也都留心。摇头晃脑的读起来,真是音调铿锵。”姚雪垠《李自成》二卷二四章:“打仗不是绣花,同敌相遇,二马相交,三两下子就要结果敌人,没有让你摇头晃脑细细端详的工夫。”亦作“摇头摆脑”。郭沫若《关于宋玉》三:“就是我自己在幼年的时候,读起来也曾摇头摆脑,击节三叹过,然而在今天看来,实在是受不下了。”巴金《沉落》:“〔他〕手里拿了一卷线装书,摇头摆脑地低声诵着。” 并列 形容自得其乐或自以为是的样子。《负曝闲谈》11回:“这溧阳监生对面,有个扬州甘泉县老贡生,~道:‘我的念给你们听。’”叶辛《风凛冽》:“办公室主任戴志光……嘴里哼啊哈呀地唱着小调,~一副悠然自得的神态。”△多含贬义。用于人的动作神态方面。→摇头摆尾?正襟危坐。 也作“摇头摆脑”、“摇头?脑”、“摆头撼脑”。
摆动:~曳。~晃。~荡。~篮。动~。~摆。~头摆尾。~~欲坠。扶~直上。 往上升:风举云~。
人身体的最上部分或动物身体的最前的部分:~骨。~脑。~脸(❶头和脸;❷指面貌;❸指面子,体面)。~角(jiǎo )(喻青年的气概或才华)。 指头发或所留头发的样式:留~。剃~。 物体的顶端:山~。笔~。两~尖。 指事情的起点或端绪:从~儿说起。~绪。 物体的残余部分:布~儿。 以前,在前面的:~三天。 次序在前,第一:~等。~生。 首领:~子。~目。 方面:他们是一~的。 临,接近:~睡觉先洗脸。 量词,多指牲畜:一~牛。 表示约计、不定数量的词:三~五百。 (tou)名词后缀(❶接于名词词根,如“木~”。❷接于动词词根,如“念~”。❸接于形容词词根,如“甜~儿”)。 (tou)方位词后缀(如“上~”。“里~”。“后~”。)
明亮:明~~。 照耀:~眼。 形影很快地闪过:一~十年。
摇动:~荡。~动。~悠。
高等动物神经系统的主要部分,在颅腔里,主管感觉和运动。人脑又是思想记忆等心理活动的器官:~髓。~子(❶脑;❷指思考、记忆等能力)。~筋。~海。~际。~壳。~颅。~神经。~下垂体。~积水。~溢血。电~。 头:~袋。~壳。头昏~胀。~满肠肥。 形状或颜色像脑的东西:豆腐~儿。 指从物体中提炼出的精华部分:樟~。薄荷~。
《廣韻》同晄。 《博雅》明也,暉也。 《釋名》光,晃也,晃晃然也。 《左思·吳都賦》炫晃芬馥。 《郭璞·江賦》或爆采以晃淵。 《正字通》日光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