撩蜂吃螫


   犹言撩蜂剔蝎。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liáo fēng chī shì
成语注音 ㄌ一ㄠˊ ㄈㄥ ㄔ ㄕˋ
成语简拼 lfcs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近代
成语繁体 撩蜂喫喫
成语结构  连动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犹言撩蜂剔蝎。


近义词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十一回:“那晁住娘子是刘六、刘七裹革出来的婆娘,他肯去撩蜂吃螫?说道:‘你不好问去?只是指使我!’”


成语典故

犹撩蜂剔蝎。《醒世姻缘传》第十一回:“那晁住娘子是刘六、刘七里革出来的婆娘,他肯去撩蜂吃螫?说道:‘你不好问去?只是指使我!’” 连动 招惹蜂儿,挨了蜂刺。比喻自寻是非,自取其害。《醒世姻缘传》11回:“那晁住娘子是刘六刘七里革出来的婆娘,他肯去~?”△贬义。用于行事方面。→惹火烧身 引火烧身 自取其咎自讨苦吃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掀起:~起衣襟。~起头发。 用手舀着洒水:先~水后扫地。

挑弄,引逗:~拨。~乱(纷乱,如“眼花~~”。亦作“缭乱”)。春色~人。

昆虫,会飞,多有毒刺,能蜇人。有“蜜蜂”、“熊蜂”、“胡蜂”、“细腰蜂”等多种,多成群住在一起。 特指“蜜蜂”:~巢。~房。~蜡。~蜜。~乳。~王(生殖器官发育完全的雌蜂,专司产卵,通常每个蜂群只有一只。亦称“母蜂”)。~腰(a.蜂腰中间细,喻居中者最差;b.诗律“八病”之一;c.书法笔病之一)。 〔~鸟〕鸟类中最小的一种,大小如大拇指,嘴细长。吃花蜜和花上的小昆虫。产于南美洲。 众多:~起。~拥。~聚。~集。

把东西送进口中咽下,或依靠某种事物生活:~饭。~药。~斋。 消灭(多用于军事、棋奕):~掉敌人一个连。 吸:~烟。 感受:~惊。~紧。~一堑,长(zhǎng )一智。 挨:~官司。 承受,支持:~不消。 船身入水的深度:~水深浅。 被:~那厮砍了一刀。 说话结巴:口~。

有毒腺的虫子刺人或动物。

义同(一),用于口语。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撩』

《唐韻》洛蕭切《集韻》《韻會》憐蕭切《正韻》連條切,𠀤音聊。 《說文》理也。一曰取物也。攏取物爲撩。  又挑弄也。 《魏志·龎德傳》但持長矛撩戰。 《韓愈詩》猿鳥莫相撩。  又《集韻》力弔切,音料。亦取也。 《詩·小雅·烝然汕汕傳》汕汕,樔也。 《箋》樔者,今之撩罟也。  又《唐韻》《正韻》盧鳥切《集韻》《韻會》朗鳥切,𠀤音了。義同。  又扶也。  又《集韻》郞到切,勞去聲。同撈。亦取物也。  又魯晧切,音老。義同。本作撩。撩字从𤊽。

『蜂』

《唐韻》敷容切,音丰。與蠭同。 《集韻》蠭通作蜂。  又薄紅切,音蓬。 《蒼頡篇》螽蜂,蟲名。字或作𧓶。

『吃』

《唐韻》《集韻》《韻會》𠀤居乙切,音訖。 《說文》言蹇難也。 《史記·韓非傳》非爲人口吃,不能道說,而善著書。 《前漢·周昌傳》爲人口吃。 《唐史·拾遺》焦遂口吃,對客不出一言,醉後輒酬答如注射,時人目爲酒吃。  又與喫同。 《新書·耳庳篇》越王之窮,至乎吃山草。  又《集韻》欺訖切,音乞。吃吃,笑貌。

『螫』

《唐韻》《韻會》《正韻》𠀤施隻切,音釋。 《說文》蟲行毒也。 《詩·周頌》莫予荓蜂,自求辛螫。 《史記·淮隂侯傳》猛虎之猶豫,不如蜂蠆之致螫。 《班固·西都賦》盪亡秦之毒螫。  又《周禮·山師註》螫噬之蟲獸。劉音呼落切。 《史記·田儋傳》蝮螫手則斬手。 《索隱註》螫,音臛。  又《史記·魏其傳》有如兩宮螫將軍。張晏讀郝,火各切。  又《集韻》式夜切《唐韻古音》音赦。《韓詩》自求辛螫,作赦。 《廣韻》亦作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