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济危急,扶助伤病。
鲁迅《南腔北调集 经验》:“救急扶伤,一不小心,向来就很容易被人所诬陷。”
救济危急,扶助伤病。鲁迅《南腔北调集.经验》:“救急扶伤,一不小心,向来就很容易被人所诬陷。” 并列 救助危难和伤病的人。鲁迅《南腔北调集·经验》:“~,一不小心,向来就很容易被人所诬陷。”△褒义。常用于写对危难中人进行救济的贤德举止。
给予帮助使脱离危险或解脱困难:~济。~命。~护。~国。~难(nàn )。~灾。~药。~正(补救匡正)。~死扶伤。~困扶危。 终止:濯以~热。
焦燥:~燥。着~。焦~。 气恼,发怒:~眼。 使着急:这件事真~人。 匆促:~促。~功近利(急于求目前的成效和利益)。 迅速,又快又猛:~流。~进。~先锋。~风暴雨。 迫切,要紧:~切。~诊。~事。 严重:告~。 对大家的事情或别人的困难尽快帮助:~人之难。
搀,用手支持人或物,使不倒:搀~。~正。~老携幼。 帮助,援助:~养。~植。~危济困。 用手按着或把持着:~梯。沙发~手。 姓。
受损坏的地方:工~。~痕。 损害:~了筋骨。~脑筋。~神。劳民~财。 因某种致病因素而得病:~风。~寒。 因过度而感到厌烦:~食。 妨碍:无~大体。 悲哀:悲~。哀~。神~。感~。~悼。~逝(悲伤地怀念去世的人)。 得罪:~众。开口~人。
《廣韻》居祐切《集韻》《韻會》《正韻》居又切,𠀤音廏。 《說文》止也。 《博雅》助也。 《廣韻》護也。 《書·太甲》尚賴匡救之德。 《詩·大雅》式救爾後。 又《周禮·地官·司救註》救,猶禁也,以禮防禁人之過者也。 又《爾雅·釋器》絇謂之救。 《註》救絲以爲絇。 又姓。 《風俗通》諫議大夫救仁。 又《集韻》恭于切,音拘。 《周禮·司救》劉昌宗讀。 又《韻補》叶居尤切。 《詩·邶風》何有何亡,黽勉求之。凡民有喪,匍匐救之。 《武王盤銘》溺於淵,尚可遊也。溺於人,不可救也。
『急』《廣韻》《正韻》居立切《集韻》《韻會》訖立切,𠀤音伋。 《釋名》急,及也,言操切之使相逮及也。 又《說文》褊也。 《後漢·范丹傳》以狷急不能從俗,常佩韋于朝。 又《廣韻》疾也。 《增韻》迫也。 又窘也。 《禮·王制》國無六年之畜曰急。 《史記·周本紀》囊王告急于晉。 又請急,古休假名。晉令急假者,一月五急。 本作㤂。 《說文》从心及聲。隸作急,刍卽及字。 《歐陽氏曰》俗作𢚩,非。
『扶』《唐韻》防無切《集韻》《韻會》馮無切《正韻》逢夫切,𠀤音符。 《說文》佐也。一曰相也。 《揚子·方言》護也。 《郭璞註》扶挾將護。 《論語》顚而不扶。 《前漢·高祖紀》不如更遣長者,扶義而西。 《註》以義自助也。 又緣也。 《晉語》侏儒扶盧。 又州名。扶州在隴右,唐屬山南道。 又澤名。 《前漢·地理志扶柳縣註》地有扶澤,澤中多柳。 又姓。 《前漢·藝文志》傳魯論語者,魯扶卿。 又《集韻》與芙通。扶蕖,荷也。 又與𩖬通。大風也。 又《唐韻》甫無切《集韻》《韻會》風無切,𠀤音夫。 《禮·投壺》籌,室中五扶,堂上七扶,庭中九扶。 《註》鋪四指曰扶。通作膚。 《公羊傳·僖三十一年》觸石而出,膚寸而合。 《註》側手曰膚,按指曰寸。 又幼小貌。 《揚子·太𤣥經》赤子扶扶。 又《集韻》蓬逋切,音蒲。與匍同。手行也。 《左傳·昭二十一年》扶伏而擊之。 《註》伏,蒲北反。 《禮·檀弓》詩云:扶服救之。 《陸氏音義》作匍匐,音同。 又《前漢·天文志》晷長爲潦,短爲旱,奢爲扶。 《註》鄭氏曰:扶當爲蟠,齊魯之閒聲如酺酺,扶聲近蟠,止不行也。晉灼曰:扶,附也,小臣附近君子之側也。 又叶房尤切,音浮。 《陸雲·答兄詩》昔我先公,爰造斯猷。今我六蔽,匪崇克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