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在木板上的记事符号。《广西壮族文学·壮汉文学交流》:“在很古的时候,壮族就有了自己的‘木刻符契’。”
刻在木板上的记事符号。《广西壮族文学·壮汉文学交流》:“在很古的时候,壮族就有了自己的‘木刻符契’。”
树类植物的通称:树~。乔~。灌~。~石(树木和石头,喻没有知觉和情感的东西)。缘~求鱼。 木料、木制品:~材。~器。~刻。~匠。~已成舟。 棺材:棺~。 质朴:~讷(朴实迟钝)。 呆笨:~鸡。 感觉不灵敏,失去知觉:麻~。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 姓。
雕,用刀子挖:~本(雕版印成的书本)。~石。~字。~板。~舟求剑。 古代用漏壶记时,一昼夜共一百刻。今用钟表计时,一刻等于十五分钟:五点一~。 时间:此~。即~。顷~(极短时间)。时~。~不容缓。 形容程度极深:深~。~意。~骨(感受深切入骨)。~苦。 不厚道:~毒。~薄。尖~。苛~。 同“克”。
古代朝廷传达命令或征调兵将用的凭证:虎~。~信。~节。 代表事物的标记、记号:~号。音~。 相合:~合。言行相~。 道士画的驱使鬼神的图形或线条:~咒。护身~。 古代称祥瑞的征兆:~瑞。~应(yìng )(指天降“符瑞”,与人事相应)。 姓。
证券,证明买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约。~据。房~。 相合,相投:相~。~合。默~。~友。~分(fèn )(投合无间的情分)。~厚。 用刀雕刻:~刻。~舟求剑。 〔~机〕指事物转化的关键。 刻的文字,近代称甲骨文:书~。~文(甲骨文)。
古同“锲”,用刀子刻。
古人名,中国商朝的祖先,传说是舜的臣,助禹治水有功而封于商。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莫卜切,音沐。 《說文》冒也。冒地而生,東方之行。从屮,下象其根。 《徐鍇曰》屮者,木始申坼也,萬物皆始於微,故木从屮。 《白虎通》木之爲言觸也。 《玉篇》燧人氏鑽出火也。 《書·洪範》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易·說卦傳》𢁉爲木。 《疏》木可以揉曲直,卽𢁉順之謂也。 《禮·月令》某日立春,盛德在木。 《疏》春則爲生,天之生育,盛德在於木位。 又八音之一。 《周禮·春官·太師》金石土革絲木匏竹。 《註》木,柷敔也。 又質樸。 《論語》剛毅木訥近仁。 又木彊,不和柔貌。 《前漢·周勃傳》勃爲人木彊敦厚。 又析木,星次。 《爾雅·釋天》析木謂之津。 又姓。 《統譜》漢木仁,晉木華。 又百濟八姓,一曰木氏。 又複姓,端木。 又叶末各切,音莫。 《馬融·廣成頌》隂慝害作,百卉畢落。林衡戒田,焚林柞木。 《韻會》从丨。丨,古本切。非从亅。亅,其月切。
『刻』《唐韻》苦得切《集韻》《韻會》乞得切,𠀤音克。 《說文》鏤也。从刀,亥聲。一曰痛也。 《玉篇》割也。 又《廣韻》剝也。 又《韻會》刻薄,慘覈也。 又《爾雅·釋器》木謂之刻。 又《韻會》刻,漏也。鍥漏箭,以𠋫日晷爲刻,故因謂晷度曰刻。 又害也。 《書·微子》我舊云刻子。 《註》我前日所言,適以害子。 又《爾雅·釋獸》豕,其跡刻。 《疏》其跡名刻。
『符』《廣韻》防無切《集韻》馮無切《正韻》逢夫切,𠀤音扶。 《說文》符,信也。漢制以竹,長六寸,分而相合。 《釋名》符,付也。書所敕命于上,付使傳行之也。 《玉篇》符,符節也。分爲兩邊,各持一以爲信。 《篇海》符者,輔也,所以輔信。 又驗也,證也,合也。 《六書音義》符之爲言扶也,兩相符合而不差也。 《周禮·地官》門關用符節。 《註》符節者,如今諸官詔符也。 《史記·五帝紀》黃帝合符釜山。 《註》合諸侯符契圭璋而朝于釜山。 《高祖紀》六年,剖符行封。 《孝文紀》初與郡國守相爲銅虎符、竹使符。 《註》張晏曰:符以代古之圭璋,从𥳑易也。師古曰:竹使符,與郡守各分其半,右留京師,左以與之。 又符瑞。 《禮·記註》萬物之符長。 《疏》符謂甘露、醴泉之屬。 又符籙。 《帝王世紀》黃帝討蚩尤,西王母以符授之,乃立請祈之壇,親自受符。 又木膚也。 《山海經》丹木赤符而黑理。 又書名。 《黃帝泰階六符經》《隂符經》《春秋·感精符》。 又官名。 《前漢·趙堯傳》堯爲符璽御史。 又姓。 《廣韻》魯頃公之孫雅仕,秦爲符璽令,因而氏焉。 又地名。 《前漢·地理志》沛郡有符離縣,犍爲郡有符縣,巴郡有符特山。 《趙充國傳》匈奴發騎,旁塞至符奚盧山。 《北史·隋本紀》開皇十五年,旅王符山。 《山海經》符禺之山,符禺之水出焉,北流注于渭。 又獸名。 《後漢·班超傳》月氏貢符拔。 《註》符拔,形似麟而無角。 又竹名。 《廣東新語》雙髻峰下百十步,劉仙壇側有符竹,竹不甚高大,止數尺,葉上有文如蝸涎,如古篆籀,其行或複或單,或疎或密,葉葉不同,若今巫覡所書符者。一竹中有一葉二葉,或數十竹中無一葉,葉雖枯而文色不改。文多白,與葉色不同。山人謂之竹葉符,每以餉客。 又敷無切。 《史記·律書》萬物剖符甲而生。 《註》符,音孚。 又叶房尤切。 《陳琳·大荒賦》考律歷于鳳鳥兮,問民事于九鳩。傷典墳之圯墜兮,關大聖之顯符。
『契』《廣韻》苦計切《集韻》《韻會》詰計切《正韻》去計切,𠀤音栔。約也。 《易·繫辭》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 《禮·曲禮》獻粟者執右契。 《註》兩書一契,同而別之。 又合也。 《周禮·天官》宰夫掌官契以治藏。 《前漢·高帝紀》帝與功臣,剖符作誓,丹書鐵契。 《唐書·𤣥宗紀》木契銅魚起兵。 又神合也。 《神仙傳》魏伯陽作參同契二卷。 又憂苦也。 《詩·小雅》契契寤歎。 又灼龜具。 《詩·大雅》爰契我龜。 《註》契,所以然火而灼之者也。 又怯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輈人》馬不契需。 《註》契,怯。需,懦也。 又姓。見《姓苑》。 又《廣韻》《集韻》《韻會》私列切《正韻》先結切。𠀤同𥜽,高辛氏子,舜五臣之一,商之祖也。 《書·舜典》帝曰:契,汝作司徒。別作偰𥜽。 又《廣韻》苦結切《集韻》《韻會》《正韻》詰結切。𠀤同挈,勤苦也。 《詩·邶風》死生契闊。 又疎闊也。 《前漢·范丹傳》行路急卒,非𨻰契闊之所。 又刻也。 《呂覽》契舟求劒。與鍥通。 又絕也,缺也。 《司馬相如·封禪文》陛下謙讓而弗發,契三神之歡。 《註》三神,上帝,泰山,梁父。 《前漢·毋將隆傳》契國威器。 又《集韻》欺訖切,音乞。契丹,國號。宋爲南朝,契丹北朝,後攺號遼。 又訖黠切,音拮。戲也。 又叶似入切,音習。 《禰衡顏子𥓓》知微知章,聞一覺十用舍行藏,與聖合契。从丯从刀从大。俗作契,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