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指妓女居住的地方。
唐·王建《寄蜀中薛涛校书》诗:“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门里闭门居。”
源见“女校书”。称妓女所居。柳亚子《玉娇曲为钝根赋》:“枇杷门巷受恩身,好作桃源暂避秦。” 偏正 指妓女居住的地方。语本唐·王建《寄蜀中薛涛校书》:“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巷里闭门居。”薛涛是唐代名妓。田聿月《说柳永》:“柳永早年过的是出入~、青楼歌馆的生活。”△多用于表现处所方面。→青楼歌馆
〔~杷〕a.常绿乔木,叶大,长椭圆形,果实球形,黄色,味甜,叶和核可入药;b.这种植物的果实。
〔枇~〕见“枇”。
建筑物的出入口,又指安装在出入口能开关的装置:~儿。~口。开~见山。 形状或作用像门的东西:电~。 途径,诀窍:~径。~道儿。 旧时指封建家族或家族的一支,现亦指一般的家庭:~第。~风。~婿。长(zhǎng )~长子。 事物的分类:分~别类。 宗教的教派或学术思想的派别:教~。~徒。 量词:一~大炮。 姓。
胡同,里弄:小~。陋~。穷~。~陌(街道)。~战(在城市街巷里进行的战斗)。穷街陋~。
〔~道〕采矿或探矿时挖的坑道。 义同(一)。
《唐韻》房脂切《集韻》《韻會》頻脂切,𠀤音皮。詳杷字註。 又《白居易·山枇杷詩》深山老去惜年華,況對東溪野枇杷。作入聲讀,薄密切,音弼。 又《廣韻》𤰞履切,音匕。與朼同。所以載牲體也。 《孔穎達·雜記疏》從鑊以枇升入於鼎,從鼎以枇載之於俎也。 又《廣韻》毗至切,音俾。細櫛。 《釋名》枇,言細相比也。 又《集韻》次也。 又《集韻》駢迷切,音鼙。楖木。 又《集韻》篇迷切,音批。義同。 或作枈。
『杷』《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蒲巴切,音爬。 《說文》收麥器。一曰平田器。 《戰國策》秦頓弱曰:商人無杷銚柱耨之勢,而有積粟之實。 又枇杷,果名。 《司馬相如·上林賦》枇杷橪𣐈。 《張揖註》枇杷似槲樹而葉長,子似杏。 又樂器。 《釋名》枇杷,馬上所鼓。俗作琵琶。○按《風俗通》从手,不从木。 又《集韻》傍卦切,音𥟑。田器也。 又薄邁切,音敗。義同。 又《韻會》與欛同。柄也。 《晉書·王濛傳》濛卒,劉惔以犀杷麈尾置棺中。
『巷』《唐韻》胡絳切《集韻》《正韻》戸降切,𠀤學去聲。 《說文》里中道。从邑,从共,皆在邑中所共也。 《廣韻》街巷也。 《增韻》直曰街,曲曰巷。 《詩·鄭風》巷無居人。 《註》里塗也。 又《增韻》宮中長廡相通,曰永巷。 《列女傳》周宣姜后脫簪珥,待罪永巷。 《三輔黃圖》永巷,宮中之長巷,幽閉宮女之有罪者。武帝時改爲掖庭,置獄焉。 又《增韻》永巷,天子公侯通稱。 《唐書·郭子儀傳》宅居親仁里四分之一,中通永巷。家人三千,相出入,不知其居。 又巷伯,奄官。 《詩·小雅·巷伯箋》巷伯,奄官。掌王后之命,於宮中爲近,故謂之巷伯。 又與衖通。 《玉篇》衖亦作巷。 《韻會》三蒼云:街,交道也。衖,宮中別道也。 《屈原·離騷》五子用失乎家衖。 又《韻會》一作閧。 《揚子·學行篇》一閧之市。 又叶胡貢切,紅去聲。 《詩·鄭風》俟我乎巷兮,侮予不送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