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枿朽株


   枯朽的枝干。形容事物死气沉沉。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kū niǎo xiǔ zhū
成语注音 ㄎㄨ ㄋ一ㄠˇ ㄒ一ㄡˇ ㄓㄨ
成语简拼 knxz
感情色彩 贬义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枯朽的枝干。形容事物死气沉沉。


近义词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明·胡应麟《诗薮·近体》:“自宋以来,学杜者但刻意深沉,如枯枿朽株,无复生意。”


成语典故

枯朽的枝干。形容事物死气沉沉。明 胡应麟《诗薮.近体上》:“自宋以来,学杜者但刻意深沉,如枯枿朽株,无复生意。” 并列 枿,树木的根株。枯朽的枝干。比喻事物死气沉沉,已毫无生机。明·胡应麟《诗薮·近体上》:“自宋以来,学杜者但刻意深沉,如~,无复生意。”△贬义。用于形容事物已经死亡,无再生之望。→朽木枯枝 ?杜荣林茂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失去水分,水全没有了:干~。~萎。~槁。~荣。~鱼衔索(串在绳索上的干鱼,形容存日不多)。 没趣味,无生趣:~燥。~肠(喻枯涩贫乏的思路)。

古同“蘖”(a.树木砍去后又长出的芽子,如“山无槎~。”b.树木砍去后留下的树桩子,如“今洲上犹有陈根余~。”)。

腐烂:腐~。~木。永垂不~(“朽”在此引申为磨灭)。 衰老:衰~。~迈。

露出地面的树根:守~待兔。~连。~戮。 棵儿,指整个的植物体:植~。 量词,指植物:一~桃树。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枯』

《唐韻》苦胡切《集韻》《韻會》《正韻》空胡切,𠀤音刳。 《說文》槀木也。 《史記·諸侯表》摧枯朽者易爲力。  又《周禮·天官·鄭註》童枯不稅。 《疏》山林不茂爲童,山澤無水爲枯。  又《集韻》後五切,音戸。竹名。通作楛。詳楛字註。  又叶苦禾切,音科。 《黃庭經》金鈴朱帶坐婆娑,調血理命身不枯。

『枿』

同櫱。  又《爾雅·釋詁》枿,餘也。 《郭註》陳、鄭之閒曰枿,晉、衞之閒曰烈,皆伐木餘也。  又《張衡·東京賦》山無槎枿。 《註》斜曰槎,斬而復生曰枿。

『朽』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許久切,休上聲。木腐也。 《詩·周頌》荼蓼朽止。 《左傳·襄三十一年》恐燥濕之不時而朽蠹,以重敝邑之罪。  又與殠同。臭也。 《列子·周𥡆王篇》饗香以爲朽。 《仲尼篇》鼻將塞者,先覺焦朽。  又叶喜語切,音許。 《陳琳·大荒賦》廓寥寂而無人兮,雖獨存兮何補。追邃古之遐跡兮,惟德音兮爲不朽。  又叶許救切,音齅。 《李賀·感諷詩》淒涼梔子落,山舋泣淸漏。下有張仲蔚,披書案將朽。齅字原从二鼻,作鼻鼻。

『株』

《唐韻》陟輸切《集韻》《類篇》鐘輸切《韻會》追輸切,𠀤音邾。 《說文》木根也。徐曰:在土曰根,在土上曰株。 《易·困卦》困于株木。 《王肅註》謂最處底下也。  又株枸,斷木也。 《莊子·達生篇》承蜩者處身若橛株枸。  又幹也。 《韓非子·五蠹篇》宋人守株,冀復得兔。  又木身也。 《蜀志·諸葛表》成都有桑八百株。  又與誅通。 《釋名》罪及餘人曰誅。誅,株也,如株木根枝葉盡落也。  又《類篇》株儒,短柱也。  又株離,亦作侏離,樂名。 《史記·樂書》四夷之樂,東方曰𩎟,南方曰任,西方曰株離,北方曰禁。  又株林,邑名。 《詩·陳風》胡爲乎株林。  又《正韻》專於切,音朱。義同。  又《集韻》《類篇》𠀤鱅珠切,音殊。株楰,木名,可爲車輞。  又同駐。 《釋名》駐,株也。株木不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