枷脰械手


   【解释】:犹言枷颈铐手。指拘系囚犯。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jiā dòu xiè shǒu
成语注音 ㄐ一ㄚ ㄉㄡˋ ㄒ一ㄝˋ ㄕㄡˇ
成语简拼 jdxs
感情色彩 贬义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解释】:犹言枷颈铐手。指拘系囚犯。


近义词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唐·韩愈《元和圣德诗》:“取之江中,枷脰械手。”


成语典故

犹言枷颈铐手。谓拘系囚犯。唐 韩愈《元和圣德诗》:“辟(叛将刘辟)穷见窘,无地自处……取之江中,枷脰械手。” 并列 套着枷锁,带着手铐。指拘押囚犯。唐·韩愈《元和圣德诗》:“辟穷见窘,无地自处一一取之江中,~。”※械,不读作jiè。△多用于写人被拘捕关押。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旧时一种套在脖子上的刑具:~锁(旧时的两种刑具,喻束缚)。~号(古代刑法,将犯人上枷,写明罪状示众)。

脖子、颈。

器物,家伙:器~。机~。 武器:~斗。军~。缴~投降。 木枷和镣铐之类的刑具:~系。

人使用工具的上肢前端:~心。棘~(形容事情难办,像荆棘刺手)。着(zhuó)~(开始做,动手)。~不释卷。 拿着:人~一册。 亲自动手:~稿。~迹。~令。~书(a.笔迹;b.亲笔书信)。 技能、本领:~法(技巧,方法)。~段。留一~。 做某种事情或擅长某种技能的人:国~。扒~。生产能~。 小巧易拿的:~枪。~册。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枷』

《唐韻》古牙切《集韻》《韻會》《正韻》居牙切,𠀤音加。 《說文》柫也。《淮南》謂之柍。 《玉篇》連枷,打穀具。 《釋名》枷,加也。加杖于柄頭,以撾穗而出其穀也。  又《廣韻》項械也。 《馬融·廣成頌》枷天狗,紲墳羊。  又《廣韻》求迦切《集韻》永迦切,𠀤音伽。義同。  又與架通。𢇮物之器。 《禮·曲禮》男女不同椸枷。

『脰』

《唐韻》徒𠋫切《集韻》《韻會》《正韻》大透切,𠀤音豆。 《說文》項也。 《玉篇》頸也。 《博雅》脰,項也。 《左傳·襄十八年》兩矢夾脰。 《註》脰,頸也。 《史記·田單傳》自奮絕脰而死。 《註》脰,頸。齊語也。  又脰鳴。 《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以脰鳴者。 《註》脰鳴,鼃黽屬。  又鳥名。 《爾雅·釋鳥》燕白脰烏。 《疏》白項而羣飛者謂之燕烏。燕烏,白脰烏也。  又《博雅》脰,錯也。 《又》饌也。  又《韻補》叶音覩。 《柳宗元·牛賦》牟肰而鳴,黃鍾滿脰。抵觸隆曦,日耕百畝。畝音姥。  又叶音渡。 《揚雄·羽獵賦》角搶題注,䠞竦讋怖。魂亡魄失,觸輻關脰。

『械』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胡介切,音邂。 《說文》四解:一曰桎梏也。 《孔穎達曰》械者,戒也。戒止人不得遊行也。一曰器之總名。《禮·王制》器械異制。註:謂禮樂之器及兵甲也。一曰持也。一曰有盛爲械,無盛爲器。 《周禮·司書》三歲大計羣吏之治,以知民器械之數。 《疏》器,禮樂之器。械,謂弓矢戈殳矛戟也。  又術之巧者曰械。 《孟子》爲機械變詐之巧者,無所用恥焉。

『手』

《唐韻》書九切《集韻》《韻會》《正韻》始九切,𠀤音首。 《釋名》手須也,事業所須也。 《急就篇》捲捥節爪拇指手。 《師古註》及掌謂之手。 《易·說卦》艮爲手。 《疏》艮旣爲止,手亦能止持其物,故爲手也。 《禮·玉藻》手容恭。  又以手執器亦曰手。 《禮·檀弓》王事也。子手弓而可。 《公羊傳·莊十三年》曹子手劒而從之。  又《司馬相如·上林賦》手熊羆。 《註》言手擊之。  又叶尸周切,音收。 《焦氏·易林》邑姜叔子,天文在手。實沈參墟,封爲晉侯。  又叶賞呂切,音黍。 《郭璞·神噓贊》腳屬於頭,人面無手。厥號曰噓,重黎所處。  又叶矧視切,音矢。 《宋玉·笛賦》延長頸,奮玉手,摛朱脣,曜皓齒。  又《說文》拳也。 《正字通》握手謂之拳。非手卽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