梼杌饕餮


   梼杌、饕餮:古代传说中凶猛的野兽。比喻凶恶的人。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táo wù tāo tiè
成语简拼 twtt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梼杌、饕餮:古代传说中凶猛的野兽。比喻凶恶的人。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明·邱濬《大学衍义补?固帮本·择民之长》:“远方之民,虽使盗跖为之郡守,梼杌饕餮为之县令,郡县之民,群嘲而聚骂者,虽百千为辈,朝廷不知也。”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刚木,木材坚硕的树:~树。青~。 古同“筹”,数码。

〔~杌〕a.古代传说中的恶兽;b.古代传说中的恶人;c.中国春秋时楚国的史书。 〔~昧〕愚昧无知。 (檮)

棺。

小凳:~子。 〔~陧(niè)〕局势、局面、心情等不安,亦作“阢陧”、“兀臬”。 树没有枝。

〔~餮〕❶传说中的一种凶恶贪食的野兽,古代铜器上面常用它的头部形状做装饰;❷喻凶恶贪婪的人;❸喻贪吃的人。 贪财,贪食:老~。

〔饕~〕见“饕”。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杌』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五忽切,音兀。 《玉篇》木無枝也。 《集韻》木短出貌。  又檮杌,人名。亦獸名。見檮字註。  又不安貌。 《書·秦誓》邦之杌隉。  又《類篇》魚屈切,音崛。𠛬餘木。  又《集韻》魚厥切。義同。

『饕』

《唐韻》土刀切《集韻》《韻會》他刀切,𠀤音滔。 《玉篇》貪財也。 《韻會》貪嗜飮食曰饕。 《左傳·文十八年》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謂之饕餮。 《註》貪財爲饕,貪食爲餮。互詳餮字註。

『餮』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他結切,音鐵。 《玉篇》與飻同。貪食也。 《左傳·文十八年》縉雲氏有不才子,貪於飮食,冒於貨賄,天下謂之饕餮。 《註》貪財爲饕,貪食爲餮,卽三苗也。  又《呂氏春秋》周鼎饕餮,有首無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  又《正字通》古器有饕餮,垂腹,羸其面,坐則似人。下有若承盤者,敦彝器,止有獸面,無身,皆以寓戒也。◎按山海經所紀渾敦、窮奇、檮杌、饕餮,皆惡獸名,故取以爲四凶之號。  又《集韻》徒典切,音殄。義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