欷歔:叹气,抽咽声。叹气流泪。
欷歔:叹气,抽咽声。叹气流泪。
前清遗老旧臣们都~地遣责冯玉祥“不近人情”。 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六十四章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1回:“对曰:‘为人臣而不能使主保全境土,心实悲惭,无颜早见耳。’言汔,欷歔流涕。”
欷歔:叹息抽泣声。叹息流泪。《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文聘)对曰:‘为人臣而不能使其主保全境土,心实悲惭,无颜早见耳。’言讫,欷欺流涕。”《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六十四章:“冯(玉祥)军驱逐溥仪出宫,理由十分正当,但是前清遗老旧臣们都欷歔流涕地谴责冯玉祥‘不近人情’。”
抽泣:“胁息增~。” 〔~歔(xū)〕又作“歔欷”,义同上。 叹息:~叹。仰天长~。
〔~欷(xī)〕同“欷歔”。 哈气使温暖:“故物或行或随,或~或吹。”
液体移动:~水。~汗。~血。~泪。~程。~泻。~质。~水不腐。汗~浃背。随波逐~(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喻没有主见,随着潮流走)。 像水那样流动不定:~转(zhuǎn )。~通。~寇。~浪。~离。~散。~失。~沙。~露。~萤。 传播:~言。~传。~芳。~弊。~毒。~行(xíng )。 指江河的流水:河~。江~。溪~。激~。奔~。 像水流的东西:气~。暖~。电~。 向坏的方面转变:~于形式。 旧时的刑罚,把犯人送到荒远的地方去:~放。~配。 品类,等级:~辈。~派。 指不正派:二~子。
眼泪:痛哭流~。感激~零。~泣。 鼻子里分泌的液体:鼻~。~泪(鼻涕和眼泪)。
《唐韻》《集韻》《韻會》𠀤香衣切,音希。 《說文》歔也。 《徐曰》歔欷者,悲泣氣咽而抽息也。一曰歔欷,懼貌。 《屈原·離騷》曾歔欷余鬱邑。 《後漢·馮衍傳》忠臣過故墟而歔欷。 通作唏。 《史記·諸侯年表》紂爲象箸而箕子唏。 《註》卽欷歔之欷。 《韓愈·送區弘詩》獨子之節可歎唏。 《註》與欷同。哀而不止。 又《廣韻》《集韻》《韻會》𠀤許旣切,音餼。義同。一曰泣餘聲。 《宋玉·風賦》淸涼增欷。 《張衡·南都賦》坐者悽欷。 《註》欷,虛毅切。 又《王僧虔·祭顏延之文》以此忍哀,敬陳奠饋。申酌長懷,顧望歔欷。 《杜甫·荒村詩》鄰人滿牆頭,感歎亦歔欷。皆讀去聲。
『歔』《唐韻》朽居切《集韻》《韻會》《正韻》休居切,𠀤音虛。 《說文》欷也。 《屈原·離騷》曾歔欷余鬱邑兮。 《註》歔欷,懼貌。 又啼貌。 《東方朔·七諫》泣歔欷而霑衿。 又《六書故》鼻出氣爲歔,口出爲噓。
『流』《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力求切,音留。 《說文》水行也。 《爾雅·釋言》流,覃也。 《疏》謂水之流,必相延及。 《詩·大雅》如川之流。 又《爾雅·釋詁》流,擇也,求也。 《詩·周南》左右流之。 又下也。 《詩·豳風》七月流火。 又流漫無節制也。 《禮·樂記》樂勝則流。 又《書·禹貢》二百里流。 《禮·王制》千里之外曰采,曰流。 又放也。 《書·舜典》流宥五𠛬。 又視不端諦曰流。 《左傳·成六年》鄭伯視流而行速。 又走也。 《戰國策》楚襄王流淹于城陽。 《註》謂走而自匿。 又《周禮·冬官·玉人註》鼻勺曰流,凡流皆爲龍口。 又《前漢·食貨志》朱提銀重八兩爲一流。 又《前漢·藝文志》儒家流,道家流,隂陽家流,法家流,墨家流,縱橫家流,雜家流,農家流,小說家流,各有所從出,分九家。 又流布也。 《易·謙卦》地道變盈而流謙。 又流轉也。 《禮·仲尼燕居》周流無不徧。 又《張協·七命》傾罍一朝,流湎千日。 《註》齊顏色,均衆寡謂之流。 又長流,官名。 《顏之推·家訓》名治獄參軍爲長流。 又黃流,酒名。 《詩·大雅》黃流在中。 又雙流,縣名。 《廣輿記》屬成都府。 又《韻補》叶𣼊如切,音閭。 《陸雲詩》樂奏聲哀,言發涕流。唯願君子,德與福俱。 又叶力救切,音溜。 《博𤣥詩》悠悠建平,皇澤未流。朝選于衆,乃子之授。
『涕』《唐韻》《正韻》他禮切《集韻》《韻會》土禮切,𠀤音體。 《說文》泣也。 《玉篇》目汁出曰涕。 《詩·邶風》泣涕如雨。 又竹名。 《東方朔·神異經》南方荒中有涕竹。 又兆卦之名。 《史記·宋世家》乃命卜筮曰涕。 《索隱》涕音亦,尚書作驛。孔安國曰:氣絡繹連續。 又《集韻》待禮切,音弟。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他計切,音替。義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