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见肺腑


   洞见:透彻地看见;肺腑:内心。清清楚楚地看见内心世界。形容诚恳坦白。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dòng jiàn fèi fǔ
成语注音 ㄉㄨㄥˋ ㄐ一ㄢˋ ㄈㄟˋ ㄈㄨˇ
成语简拼 djff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洞見肺腑
成语英文 wear one's heart on one's sleeve
成语结构  动宾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洞见:透彻地看见;肺腑:内心。清清楚楚地看见内心世界。形容诚恳坦白。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宋·陈亮《酌古论·李愬》:“愬复能待以厚礼,示以赤诚,言笑无间,洞见肺腑。”


成语典故

很清楚地看见人的内心。形容襟怀坦白,待人诚恳。宋 陈亮《酌古论.李愬》:“愬复能待以厚礼,示之赤诚,言笑无间,洞见肺腑。” 述宾 清清楚楚看到内心世界。形容诚恳坦白。宋·陈亮《酌古论·李愬》:“愬复能待以厚礼,示之赤诚,言笑无间,~。”△多用于态度方面。→开诚布公?露尾藏头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窟窿,深穴,孔:~穴。山~。~箫。空~。漏~。~府。~天。 打洞,打成洞(穿透):一狼~其中。 透彻地,清楚地:~悉。~穿。 说数字时用来代替零。

人和某些高级动物的呼吸器官:~脏。~病。

中医学将胃、胆、三焦、膀胱、大肠、小肠合称“六腑”,以别于“五脏”:脏~。肺~。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洞』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徒弄切,音恫。 《說文》疾流也。 《班固·西都賦》潰渭洞河。  又深也,朗徹也。 《顏延之詩》識密鑒亦洞。  又通也。 《司馬相如·大人賦》洞出鬼谷之堀礨崴魁。  又貫也。亦貫徹之意。 《史記·蘇秦傳》遠者括臂洞胸。  又洞洞,質慤貌。 《禮·祭義》洞洞乎屬屬乎如弗勝。  又洞疑,心不定也。 《史記·蘇秦傳》虛喝洞疑。  又幽壑曰洞。  又《後漢·梁冀傳》連房洞戸。 《註》洞,通也。謂相當也。  又洞庭,湖名。  又山名,在長沙。  又《集韻》徒孔切《正韻》徒總切,𠀤音動。義同。  又《廣韻》徒紅切《集韻》徒東切,𠀤音同。洪洞,縣名。  又洚洞,水無涯貌。  又鴻洞,相連貌。 《淮南子·天文訓》天地鴻洞。亦作澒洞。 《枚乗·七發》澒洞兮蒼天。  又《韻補》叶徒當切,音唐。 《道藏歌》開度飛元眞,凝化淪空洞。帝眞始明精,號曰子元陽。

『肺』

《廣韻》方廢切《集韻》《韻會》芳廢切,𠀤音㤄。 《說文》金藏也。 《玉篇》肺之言敷也。 《正字通》肺主藏魄,六葉兩耳,凡八葉,附脊第三椎,配胷中與大腸表裏,爲陽中大隂,通於秋氣。 《素問》肺者,相傳之官,治節出焉。 《禮·曲禮》年穀不登,君膳不祭肺。 《註》禮,食殺牲則祭先。有虞氏以首,夏后氏以心,殷人以肝,周人以肺。不祭肺,謂不殺牲爲盛饌也。  又《月令》孟夏之月,祭先肺。 《史記·樂書》商動肺而和正義。 《淮南子·精神訓》肺爲氣。 《釋名》肺,㪍也。言其氣㪍鬱也。 《博雅》肺,費也。  又肺石。 《周禮·秋官·大司寇》以肺石達窮民。 《註》肺石,赤石也。 《疏》必使之坐赤石者,使之赤心不妄告也。  又《正韻》削木札。 《史記·惠景閒侯者年表》諸侯子弟若肺腑。 《註》喻人主疎末之親,如木札出於木,樹皮附於樹也。 《前漢·楚元王傳》臣幸得託肺附。 《註》一說肺謂斫木之肺札也。 《揚子·太𤣥經》肺附乾餱。 《註》削曰肺,杮曰附。 《正字通》杮附木,如肺附肝,杮胏與肺別,此義之不可通者也。韻會、讀書通不詳考,肺譌爲胏,胏譌爲杮,皆謂肺、胏、杮音義互通,誤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普蓋切《正韻》滂佩切,𠀤音霈。 《廣韻》茂貌。 《詩·陳風》東門之楊,其葉肺肺。 《傳》盛貌。 《釋文》普貝反,又蒲貝反。  又《集韻》或作胇。 《詩·大雅》自有肺腸。 《釋文》肺,本又作胇。

『腑』

《廣韻》方矩切《集韻》《韻會》匪父切《正韻》斐古切,𠀤音甫。 《玉篇》臟腑。 《史記·惠景閒侯者年表》諸侯子弟若肺腑。 《抱朴子·至理卷》破積聚於腑臓。  又《玉篇》本作府。 《金匱論》言人身之藏府中隂陽,則藏者爲隂,府者爲陽。肝,心,脾,肺,腎,五藏皆爲隂。膽,胃,大小腸,膀胱,三焦,六府皆爲陽。 《註》五藏屬裏,藏精氣不瀉,故爲隂。六府屬表,傳化物而不藏,故爲陽。  又《集韻》《韻會》𠀤符遇切,音附。義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