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大雨。比喻声势猛烈或处境险恶。
宋 梅尧臣《惜春三月》之二:“前日看花心未足,狂风暴雨忽无凭。”
大风大雨。比喻处境险恶或剧烈动荡。宋.梅尧臣《惜春三首》之二:“前日看花心未足,狂风暴雨忽无凭。”朱自清《躬逢其盛》:“但我终于冒了狂风暴雨,乘了黄包车赴会。”亦作“狂风骤雨”。元.杨显之《潇湘雨》四折:“我沉吟罢仔细听来,原来是唤醒人狂风骤雨。”亦作“骤雨狂风”。《宣和书谱.草书七.释怀素》:“当时名流如李白、戴叔伦、窦臮、钱起之徒,举皆有诗美之,状其势以谓若惊蛇走虺、骤雨狂风,人不以为过。”元.无名氏《哪吒三变》四折:“这五鬼性凶顽,放毒雾罩满遥天,东西不辨,南北不分,使神祇不能相侵,又摄骤雨狂风,轰雷闪电。”《封神演义》九六回:“雷震子与杨戬并韦护紧追随,如骤雨狂风。” 并列 猛烈的风暴。刘真《春大姐》:“~突然,从东南上来了,割倒了的麦子在地下散着,急得玉春没办法。”也比喻剧烈的动荡。梁实秋《雅舍小品(续)》:“人吃到老,活到老,经过多少~,惊涛骇浪,还能双肩承一喙,俯仰天地间,应该算是幸事。”△用于自然现象和社会变动方面。→急风暴雨 疾风暴雨 飘风急雨 惊涛骇浪?风平浪静 五风十雨 和风细雨
本称狗发疯,后亦指人精神失常:~犬。疯~。癫~。发~。~人。 纵情任性或放荡骄恣的态度:轻~。~妄(极端自高自大)。~吠(狗狂叫,借指疯狂的叫嚣)。~乱。~野。~躁。~恣。~草(草书的一种,风格狂放无羁)。 气势猛烈,超出常度:~风。~飙。~热。力挽~澜。
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向。~速。~级。~险。~波(喻纠纷或乱子)。~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 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潮。~靡一时。~驰电掣。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气。~习。~物(某地特有的景物)。~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 消息,传闻:~传(chuán )(传闻)。闻~而动。 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景。~度。~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致。~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 指民歌、歌谣:国~(《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 中医学指某些疾病:~瘫。~湿。 姓。
古同“讽”,讽刺。
强大而突然来的,又猛又急的:~雷。~病。~动。~力。~涨。~发。风~。~风骤雨(亦喻声势浩大、发展迅猛的群众运动)。 过分急躁的,容易冲击的:脾气~躁。~跳如雷。 凶恶残酷的:凶~。~虐。~君。~戾恣睢(残暴凶狠,任意胡为)。~政。横征~敛。 横蹋,损害:自~自弃。~殄天物(任意糟蹋东西)。 鼓起来,突出:~起青筋。 徒手搏击:~虎冯(píng)河(喻有勇无谋)。 〔~露〕显露,如“~~无遗”。 姓。
同“曝1”。
从云层中降落的水滴:~水。~季。
下雨,落下:~雪。
《廣韻》巨王切《集韻》渠王切,𠀤音軖。 《廣韻》病也。心不能審得失之地。則謂之狂。 《書·微子》我其發出狂。 《疏》狂生於心,而出於外。應璩詩云:積念發狂癡,此其事也。 又《書·洪範》曰狂恆風若。 《疏》鄭康成以狂爲倨慢,以對不敬,故爲慢也。 又《集韻》一曰躁也。 《詩·鄘風》衆穉且狂。 《傳》是乃衆幼穉且狂,進取一槩之義。 《疏》論語云:狂者進取,仰法古例,不顧時俗,是進取一槩之義。 《論語》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蕩。 又《詩·鄭風》不見子都,乃見狂且。 《傳》狂,狂人也。 《疏》都是美好,狂是醜惡。 又鳥名。 《爾雅·釋鳥》狂,茅鴟。 《註》今鶂鴟也。似鷹而白。 《疏》茅鴟一名狂。◎按廣韻作鵟。 又《爾雅·釋鳥》狂,㝱鳥。 《疏》㝱鳥一名狂。 《山海經》栗廣之野,有五彩之鳥,有冠,名曰狂鳥。〇按集韻作鵟。亦作𨿗。 又山水名。 《山海經》狂山無草木,冬夏有雪,狂水出焉,西流,注于浮水。 又大𩇵之山,狂水出焉,西南流,注于伊水。 《註》國名記云:狂水逕綸氏城,在今南陽。 又《集韻》本作𤝵。 《說文》狾犬也。或作𤝶𢙌。 又《廣韻》《正韻》渠放切《集韻》具放切,𠀤音誆。 《廣韻》狂,輒爲也。 又《集韻》古况切,音誑。惑也。 又《集韻》局縛切,音戄。狂狂,犬走貌。
『暴』《唐韻》《集韻》《韻會》薄報切《正韻》蒲報切,𠀤音菢。 《說文》晞也。 《書·泰誓》敢行暴虐。 《傳》敢行酷暴,虐殺無辜。 又《禮·王制》田不以禮,曰暴天物。 《疏》是暴害天之所生之物。 又《周禮·秋官·禁暴氏疏》禁民不得相陵暴。 又《詩·邶風》終風且暴。 《傳》暴,疾也。 《疏》大風暴起也。 又《詩·鄭風》䄠裼暴虎。 《傳》空手以搏之。 又《荀子·富國篇》暴暴如丘山。 《註》暴暴,卒起之貌。 又《史記·項羽紀》何興之暴也。 《博雅》暴,猝也。 又《管子·乗馬篇》方六里命之曰暴,五暴命之曰部。 《又》十家而連,五連而暴。 又地名。 《左傳·文八年》公子遂會雒戎,盟于暴。 《註》暴,鄭地。 又姓。 《前漢·雋不疑傳》暴勝之爲直指使者。 又《廣韻》蒲木切《集韻》《韻會》《正韻》步木切,𠀤音僕。日乾也。俗作曝。 《小爾雅》暴,曬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㡛氏》晝暴諸日。 《孟子》一日暴之。 《荀子·富國篇》聲名足以暴炙之。 又《孟子》暴之於民,而民受之。 《朱註》暴,顯也。 又《後漢·竇融傳》皆近事暴著。 《註》暴,露也。 又《集韻》北角切,音剝。 《爾雅·釋詁》毗劉,暴樂也。 《疏》木枝葉稀疎不均爲暴樂。 又白各切,音泊。 又備沃切,音雹。義𠀤同。 又弼角切,音雹。藃暴,乾橈也。 又㿺或作暴,墳起也。 又《韻補》叶蒲故切。 《易林》仁政不暴,鳳皇來戊。四時順節,民安其處。藃字原从蒿从攵作。
『雨』《唐韻》《集韻》《韻會》𠀤王矩切,音羽。 《說文》水从雲下也。一象天,冂象雲,水霝其閒也。 《玉篇》雲雨也。 《元命包》隂陽和爲雨。 《大戴禮》天地之氣和則雨。 《釋名》輔也。言輔時生養。 《易·乾卦》雲行雨施,品物流行。 《書·洪範》八庶徵,曰雨,曰暘。 又《爾雅·釋天》暴雨謂之涷,小雨謂之霡霂,久雨謂之淫。陸佃云:疾雨曰驟,徐雨曰零,久雨曰苦,時雨曰澍。 又穀雨,二十四氣之一。見《後漢·律曆志》。 又《正字通》雨虎,蟲名。遁甲開天圖曰:霍山有雨虎,狀如蠶,長七八寸,在石內,雲雨則出,可炙食。或曰石蠶之類。詳見《本草綱目》。 又《集韻》歐許切,音𢮁。義同。 又《廣韻》《集韻》《韻會》𠀤王遇切,音芋。 《集韻》自上而下曰雨。 《韻會》風雨之雨上聲,雨下之雨去聲。 《詩·邶風》雨雪其雱。 又《小雅》雨我公田。 《釋文》雨,于付反。 《禮·月令》仲春始雨水。 《註》漢始以雨水爲二月節。 又叶羽軌切,音以。 《易林》隂積不已,雲作淫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