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祸无良


   申:重复。申祸:第二次遭祸事。无良:形容自己没有道德。重遭祸事,是因为自己没有道德而造成的。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shēn huò wú liáng
成语注音 ㄕㄣ ㄏㄨㄛˋ ㄨˊ ㄌ一ㄤˊ
成语简拼 shwl
常用程度 一般
成语繁体 申禍無良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申:重复。申祸:第二次遭祸事。无良:形容自己没有道德。重遭祸事,是因为自己没有道德而造成的。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国语?诸稽郢行成于吴》:“今勾践申祸无良,草鄙之人,敢忘天王之大德,而思边陲之小怨。”


成语典故

《国语?诸稽郢行成于吴》:“今勾践申祸无良,草鄙之人,敢忘天王之大德,而思边陲之小怨。”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地支的第九位,属猴。 用于记时:~时(下午三点至五点)。 陈述,说明:~述。~斥。~辩。~冤。三令五~。~请。~报。 重复,一再:“~之以盟誓,重之以昏姻”。 中国上海市的别称。 姓。

灾殃,苦难:~殃。~害。~患。~根。~端。~首。~事。战~。惹~。~从口出。~起萧墙(“萧墙”是照壁,意思是祸事发生在家里,喻内部发生祸乱)。 危害,使受灾殃:~国殃民。

好:~好。善~。~辰美景。消化不~。~莠不齐。 善良的人:除暴安~。 很:~久。获益~多。用心~苦。 姓。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申』

《唐韻》《集韻》失人切《韻會》《正韻》升人切,𠀤音身。十二支之一。 《爾雅·釋天》太歲在申,曰涒灘。 《釋名》申,身也。物皆成,其身體各申束之,使備成也。 《史記·律書》七月也。律中夷則,其於十二子爲申。申者,言隂用事,申賊萬物。  又重也。 《易·𢁉卦》重𢁉以申命。 《書·堯典》申命義叔。 《傳》申,重也。 《後漢·朱暉傳》願將軍少察愚言,申納諸儒。  又致也。 《禮·郊特牲》大夫執圭,而使所以申信也。  又舒也。 《武王弓銘》屈申之義,廢興之行,無忘自過。 《班彪·北征賦》行止屈申,與時息兮。  又欠伸也。 《莊子·刻意篇》熊經鳥申。  又《博雅》申申,容也。 《論語》子之燕居,申申如也。 《朱註》申申,其容舒也。  又姓。 《史記·三皇本紀》神農五百三十年,而軒轅氏興焉,其後有州甫申呂,皆姜姓之後,𠀤爲諸侯。  又申屠,複姓。  又國名。 《詩·王風》彼其之子,不與我戍申。 《傳》申,姜姓之國。 《左傳·隱元年》鄭武公娶於申。 《註》申國,今南陽宛縣。  又州名。 《韻會》春秋時屬楚,秦南陽郡,後魏爲郢州,周爲申州。  又山名。 《山海經》申山,其上多穀柞,其下多杻橿。  又北二十里曰上申之山。  又池名。 《左傳·文十八年》夏五月公遊于申池。 《註》齊南城西門名申門,左右有池。  又矢名。 《晉語》乾時之役,申孫之矢集於桓鉤。 《註》申孫,矢名。  又草名。 《淮南子·人閒訓》申𦯝,杜茞,美人之所懷服也。 《註》申𦯝,杜茞,皆香草也。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思晉切,音信,伸也。  又《集韻》試刃切,音眒。引也。

『无』

《唐韻》武夫切,音巫。 《說文》𣞣,亡也。奇字,无通𣞣。王育說,天屈西北爲无。 《易·乾卦》无咎。 《釋文》无音無。易內皆作此字。 《藝苑雄黃》无亦作亡。古皆用亡无,秦時始以蕃橆之橆爲有無之無。詩、書、春秋、禮記、論語本用无字,變篆者變爲無,惟易、周禮盡用无。然論語亡而爲有,我獨亡,諸無字,蓋變隸時誤讀爲存亡之亡,故不改也。  又《廣韻》莫胡切,音模。南无,出《釋典》。 《唐韻》武扶切《廣韻》武夫切《集韻》《韻會》《正韻》微夫切,𠀤音巫。 《說文》亡也。 《玉篇》不有也。 《書·舜典》剛而無虐,𥳑而無傲。  又《益稷》懋遷有無化居。  又《爾雅·釋詁》虛無之閒也。 《註》虛無皆有閒隙。 《老子·道德經》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 《周子·太極圖說》無極而太極。  又《禮·三年問》無易之道也。 《註》無,猶不也。  又縣名。 《前漢·地理志》越巂郡會無縣。  又姓。 《正字通》漢無且明,無能。  又《廣韻》漢複姓無庸無鉤,俱出自楚。  又文無,藥名。 《古今注》相別贈之以文無。文無,一名當歸。  又《說文奇字》作无。 《玉篇》虛无也。周易無字俱作无。  又《集韻》或作亡。 《詩·衞風》何有何亡。  又通作毋。書,無逸。 《史記·魯世家》作毋逸。  又通作毛。 《後漢·馮衍傳》飢者毛食。 《註》衍集:毛作無。今俗語猶然。或古亦通乎。 《佩觿集》河朔謂無曰毛。 《通雅》江楚廣東呼無曰毛。  又《集韻》或作武。◎按禮器:詔侑武方。註:武當爲無,聲之誤也。鄭註:明言其誤。集韻合無,武爲一。非。 《集韻》無或作橆。韻會,𣞣本古文蕃𣞣字。篆借爲有無字。李斯變隷變林爲四點。〇按說文𣠮,从亡無聲,在亡部。至蕃橆之橆,在林部。音義各別,不云相通。且有無與蕃橆義尤相反,不應借用。玉篇集韻韻會俱非。韻會蕃橆作蕃𣞣,尤非。  又按讀書通云:通作勿莫末沒蔑微不曼瞀等字,或止義通,或止音近,實非一字也。讀書通誤。  又梵言,南無呼那謨。那如拏之上聲,謨音如摩,猶云歸依也。

『良』

《廣韻》《集韻》《韻會》呂張切《正韻》龍張切,𠀤音梁。 《說文》善也。 《廣韻》賢也。 《釋名》良,量也。量力而動,不敢越限也。 《書·益稷》元首明哉,股肱良哉。  又《太甲》一人元良,萬邦以貞。 《註》元,大。良,善也。  又《論語》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 《朱註》良,易直也。  又《爾雅·釋詁》良,首也。  又《博雅》良,長也。  又《正韻》器工曰良。 《禮·月令》陶器必良。 《周禮·天官·王府》掌凡良貨賄之藏。  又《內府》掌良兵良器,以待邦之大用。  又《春官·巾車》凡良車散車不在等者,其用無常。 《註》作之有功有沽。 《疏》精作爲功則曰良。麤作爲沽,則曰散也。  又《博雅》良,牢,𩋆也。  又深也。 《後漢·祭遵傳》良夜乃罷。 《註》良,猶深也。  又良人,夫也。 《儀禮·士昏禮》御衽于奧,媵衽良席在東。 《註》婦人稱夫曰良。 《孟子》良人者,所仰望而終身也。  又夫稱婦亦曰良人。 《詩·唐風》今夕何夕,見此良人。 《毛傳》良人,美室也。◎按朱註云:良人,夫稱也。與毛傳異。  又良久,頗久也。 《列子·仲尼篇》公子牟默然良久,告退。 《正韻》或以爲良久,少久也。一曰良,略也。聲輕,故轉略爲良。  又病愈曰良愈。  又能也。 《左傳·昭十八年》弗良及也。 《疏》正義曰:良是語詞。服虔云:弗良及者,不能及也。良,能也。  又《左傳·莊十六年》良月。 《註》十月也。  又《禮·少儀》僕者右帶劒,負良綏,申之面。 《註》良綏,君綏也。  又《莊子·危言篇》嘗視其良。 《註》墓也。  又《諡法》溫良好善曰良。  又姓。鄭大夫良霄,漢長秋良賀。  又王良,星名。  又大良造,秦官名。  又地名。 《左傳·昭十三年》秋,晉侯會吳子于良。 《註》下邳有良城縣。  又山名。 《山海經》良餘之山,其上多穀柞,無石。  又草名。 《博雅》黃良,大黃也。  又彊良,獸名。見《山海經》。  又吉良,良馬名。見《唐書·兵志》。  又《古今注》螢火,一名丹良。  又《韻會》里養切,音兩。 《周禮·夏官·方相氏》以戈擊四隅,毆方良。 《註》方良,罔兩也。 《釋文》方言:罔良,音兩。  又《正字通》音亮。 《古詩》良無盤石固。 《李白·宴桃李園序》良有以也。 《五音集韻》古文良字。註詳艮部一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