皈依三宝


   皈依:归顺,依附;三宝:指佛、法、僧。指信奉佛教,遵守戒律。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guī yī sān bǎo
成语注音 ㄍㄨㄟ 一 ㄙㄢ ㄅㄠˇ
成语简拼 gysb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皈依三寳
成语英文 be converted to Buddhism
成语结构  动宾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皈依:归顺,依附;三宝:指佛、法、僧。指信奉佛教,遵守戒律。



成语示例


清·李渔《无声戏》第一回:“我当初做女儿的时节,一心要皈依三宝。”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9卷:“今吾事已毕,少不得皈依三宝,以了终身。”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依〕原指佛教的入教仪式,后泛指信奉佛教或参加其他宗教组织。亦作“归依”。

靠,仗赖:~靠。~傍(➊依靠;➋摹仿,多指艺术、学问)。~恋。~偎。~存。~附。归~。 按照:~照。~旧。~据。~次。 顺从,答应:~从。~顺。~允。 亲密的样子:“有~其士”。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维空间。~部曲。~国(中国朝代名)。 表示多次或多数:~思而行。~缄其口。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皈』

《字彙補》與歸同。 《魏書·釋老志》佛道其始修心,則依佛法僧,謂之三歸。 《梵書》作皈依。 《李頎禪房聞梵詩》頓令心地欲皈依。  又人名。 《宋史·宗室表》有公皈。

『依』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於希切,音衣。 《說文》倚也。 《書·無逸》知小人之依。 《註》言稼穡。 《詩·小雅》謀之不臧,則具是依。 《又》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又依稀,猶彷彿也。 《劉禹錫詩》宋臺梁館尚依稀。  又姓。  又《集韻》《韻會》𠀤隱豈切,音倚。 《詩·大雅》于京斯依。  又斧依,與扆通。 《儀禮·覲禮》天子設斧依于戸牖之閒。 《註》依,如今綈素屛風也。有繡斧文,所以示威也。  又纏弦也。 《儀禮·卽夕禮》設依撻焉。 《疏》依,以韋依纏其弦,卽今時弓𢐠是也。  又《儀禮·士虞禮》佐食無事,則出戸負依南面。 《註》戸牖之閒謂之依。  又喻也。 《禮·學記》不學博依,不能安詩。 《疏》謂依倚譬喻也。  又《韻補》叶烏皆切,音挨。 《曹植詩》願爲西南風,長逝入君懷。君懷良不開,賤妾當何依。  又《白居易詩》坐依桃葉妓。 《自註》依,烏皆反。

『三』

《唐韻》《集韻》《韻會》蘇甘切《正韻》蘇監切,𡘋颯平聲。 《說文》三,天地人之道也。謂以陽之一合隂之二,次第重之,其數三也。 《老子·道德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史記·律書》數始於一,終於十,成於三。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凡兵無過三其身。  又《左傳·昭七年》士文伯曰:政不可不愼,務三而已。一擇人,二因民,三從時。  又《晉語》民生於三,事之如一。  又《周語》人三爲衆,女三爲粲,獸三爲羣。  又姓。明三成志。  又漢複姓。屈原之後有三閭氏,三飯尞之後有三飯氏,三州孝子之後有三州氏。  又去聲。 《韻會》蘇暫切。 《論語》三思而後行。  又本作參。 《博雅》參,三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參分其股圍。 《前漢·𠛬法志》秦造參夷之誅。𡘋與三同。  又《韻補》叶疏簪切,音森。 《詩·召南》摽有梅,其實三兮。下叶今。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