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倾瓮瀽


   瀽:倒。盆瓮都倾倒过来。形容水、酒等液体急速下泻。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pén qīng wèng jiǎn
成语注音 ㄆㄣˊ ㄑ一ㄥ ㄨㄥˋ ㄐ一ㄢˇ
成语简拼 pqwj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盆傾罋瀽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瀽:倒。盆瓮都倾倒过来。形容水、酒等液体急速下泻。


近义词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明·无名氏《东篱赏菊》第一折:“如今下盆倾瓮瀽的大雨,可也不怕,看有什么人来。”


成语典故

瀽:倒。盆瓮都倾倒过来。形容水、酒等液体急速下泻。明.无名氏《东篱赏菊》一折:“如今下盆倾瓮瀽的大雨,可也不怕,看有什么人来。”亦作“盆倾瓮倒”。《歧路灯》五八回:“众人盆倾瓮倒向口中乱灌,都有了半酣光景,定要珍珠串唱曲子。” 并列 瀽,倒。盆和瓮都倾倒过来。形容水、酒之类的液体急速下泻。语出明·无名氏《东篱赏菊》1折:“如今下盆倾瓮瀽的大雨,可也不怕,看有什么人来。”田聿月《空山新雨》:“如此明月清新的山中月,谁也料想不到白天曾有过~似的暴雨。”△多用于表现雨势。 →瓢泼倾盆 ?润物无声。也作“盆倾瓮倒”。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盛放东西或洗涤的用具:~景。~花。~栽。脸~。澡~。 中央凹入像盆状的东西:~地。骨~。

斜,歪:~斜。~侧。~塌。~圮。~跌。 趋向:~向。~心。~慕。~注。左~。右~。 倒塌:~颓。~覆。~轧(yà)(在同一组织中互相排挤)。 使器物反转或歪斜以倒出里面的东西;引申为尽数拿出,毫无保留:~箱倒箧(亦称“倾筐倒庋”)。~盆大雨。~城。~洒。~销。 用尽(力量):~听。~诉。~吐。

一种盛水或酒等的陶器:水~。酒~。菜~。~城(围绕在城门外的小城)。~牖(yǒu )绳枢(以破瓮作窗户,以草绳系户枢。形容家里穷)。 姓。

倾,倒:“便~倒一两瓮香醪在地。”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盆』

《唐韻》《集韻》步奔切《韻會》《正韻》蒲奔切,𠀤坌平聲。 《說文》盎也。 《廣韻》瓦器。 《揚子·方言》自關而西,盎或謂之盆。 《禮·禮器》盛於盆。 《周禮·冬官考工記》陶人爲盆,實二鬴。  又《史記·藺相如傳》竊聞秦王善爲秦聲,請奉盆缻以相娛樂。 《註》盛酒瓦器,秦人鼓之以節歌也。  又《前漢·食貨志》募民煑鹽官與牢盆。 《註》牢,價値。盆,煑鹽器。  又《汲冢周書》堂後東北爲赤奕焉,浴盆在其中。  又《苟子富國篇》土生五穀,人善治之,則畝數盆。 《註》當時以盆爲量也。  又《釋文》淹也。 《禮·祭義》夫人繅三盆手。 《註》置繭盆中,以手三次淹之,振出其緒也。  又缺盆。人乳房上骨名。 《史記·倉公傳》疽發乳上,入缺盆。  又藥名。 《本草·釋名》蓬虆。一名覆盆。  又地名。 《南史·齊世祖紀》上據盆口城,爲戰守備。  又姓。 《風俗通》盆成括仕齊,其子逃難,改氏成焉。  又《字彙補》步悶切,音坌。與湓通。 《通雅》盆溢滿起也。 《後漢·𨻰忠傳》徐岱之濵,海水盆溢。 《前漢·溝洫志》作湓溢。  又叶符兵切,音平。 《易林》東方孟春,乘冰戴盆。 《蘇軾·東樓詩》白髮蒼顏自照盆,董生端合是前身。 《韻補》庚通眞。 《廣韻》亦作瓫。

『瓮』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烏貢切,翁去聲。 《說文》罌也。 《博雅》瓮,甁也。 《揚子·方言》趙魏之郊謂之瓮。 《抱朴子喩蔽卷》四瀆之濁,不方瓮水之淸。巨象之瘦,不同羔羊之肥。 《集韻》或作甕。

『瀽』

《字彙》吉典切,音蹇。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