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枉过当


   比喻纠正错误超过了应有的限度。同“矫枉过正”。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jiǎo wǎng guò dāng
成语注音 ㄐ一ㄠˇ ㄨㄤˇ ㄍㄨㄛˋ ㄉㄤ
成语简拼 jwgd
感情色彩 贬义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近代
成语繁体 矯枉過當
成语结构  补充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比喻纠正错误超过了应有的限度。同“矫枉过正”。



成语示例


盖文人矫枉过当,有为而言也。清 施闰章《重刻〈何大复诗集〉序》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清 周亮工《书影》卷四:“石公此论,未为不是;惜乎矫枉过当,遂开后人口实。”


成语典故

同“矫枉过正”。清 周亮工《书影》卷四:“石公此论,未为不是;惜乎矫枉过当,遂开后人口实。”清 施闰章《重刻〈何大复诗集〉序》:“盖文人矫枉过当,有为而言也。” 见“矫枉过正”。清·施闰章《重刻〈何大复诗集〉序》:“盖文人~,有为而言也。”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纠正,把弯曲的弄直:~正。~形。~治。~世(矫正世俗)。~情(故意违反常态,表示与众不同)。~枉过正。 假托:~命。~诏。~虔(官吏假托上命掠夺百姓的财物)。 强壮,勇武:~健。~捷。~~(a.勇武的样子;b.出众的样子)。 姓。

〔~情〕方言,指强词夺理,无理取闹,如“这个人太~~”,(“情”读轻声)。

弯曲,弯屈,引申为行为不合正道或违法曲断:~道。矫~过正。贪脏~法。~己正人(自己身子不正,倒去矫正别人)。 冤屈:~死。冤~。 屈就,用于别人,含敬意:~驾(a.称对方来访自己;b.请对方往访他人)。~顾(称对方来访自己)。~临(称对方来访自己)。 徒然,空,白:~然。~自。~费心机。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枉』

《唐韻》《廣韻》迂往切《集韻》《類篇》《韻會》嫗往切,𠀤汪上聲。 《說文》衺曲也。 《淮南子·時則訓》木熙者舉梧檟,據句枉。  又人之不直者,亦謂之枉。 《論語》舉直錯諸枉。  又屈也。 《禮·月令》仲秋,命有司申嚴百𠛬,毋或枉橈。  又冤也。 《唐書·高仙芝傳》軍中皆呼枉。  又枉駕。 《戰國策》聶政曰:仲子不遠千里枉車騎而交臣。  又枉矢,有三義:一《周禮·夏官·司弓矢》枉矢利火射。註今之飛矛是也。或謂之兵矢。一《禮·投壺》主人謂曰:某有枉矢哨壺,請以樂賓。 《註》謙言不直之矢也。一星名。 《考異郵》枉矢,狀如流星,蛇行有尾。  又《類篇》巨王切。汲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