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砻砥砺


   亦作“磨砻底厉”。亦作“磨礲砥砺”。①四种质地和颜色不同的磨石。②磨砺锻炼。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mó lóng dǐ lì
成语注音 ㄇㄛˊ ㄌㄨㄥˊ ㄉ一ˇ ㄌ一ˋ
成语简拼 mldl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磨礱砥礪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亦作“磨砻底厉”。亦作“磨礲砥砺”。①四种质地和颜色不同的磨石。②磨砺锻炼。


近义词



成语示例


清·戴名世《郑允石制义序》:“平居友朋讲习,磨砻砥砺,皆有元本,尤为他邦所不及。”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汉·枚乘《上书谏吴王》:“据其未生,先其未形,磨砻砥砺,未见其损。”


成语典故

砻:磨。砥砺:磨刀石,引申为磨炼。谓狠狠磨砺。汉.枚乘《上书谏吴王》:“据其未生,先其未形也,磨砻砥砺,不见其损,有时而尽。”多用作对人狠加磨炼之意。《明史.范济传》:“择民间子弟性行端谨者为生徒,训以经史,勉以节行,俟其有成,贡于国学,磨砻砥砺,使其气充志定,卓然成材。” 述宾 砻,磨。砥砺,磨刀石。在磨刀石上狠狠地磨。比喻人要刻苦磨炼。《明史·范济传》:“择民间子弟,性行端谨者为生徒,训以经史,勉以节行,俟其有成,贡于国家,~,使其气充志定,卓然成材。”△用于人的品德修养方面。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摩擦:~刀。~墨。~练。~砺(摩擦使锐利,喻经受磨练)。~合。研~。~漆画。 阻碍,困难:~难(nàn)。好事多~。 消耗,消灭:~损。~耗。~灭。 拖延,耗时间:~缠。~功夫。

粉碎粮食的工具:石~。电~。~盘。~坊(亦作“磨房”)。推~。 用磨将粮食加工成所需的状态:~面。~米。~豆腐。 掉转:这个胡同太窄,~不过车来。

〔~柱中流〕像砥柱山(在中国三门峡)那样屹立在黄河激流中,喻中坚人物或力量所起的支柱作用。 细的磨刀石:~石。~砺。

粗磨刀石:~石。 磨(mó):砥~(磨炼)。磨~。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磨』

《廣韻》莫婆切《集韻》《韻會》《正韻》眉波切,𠀤音摩。 《說文》本作䃺。 《爾雅·釋器》石謂之磨。 《詩·衞風》如琢如磨。  又去聲。 《唐韻》模臥切《集韻》莫臥切,𠀤音塺。 《說文》石磑也。 《正字通》俗謂磑曰磨,以磑合兩石,中琢縱橫齒,能旋轉碎物成屑也。 《天文志》如蟻旋磨。  又《韻會》通作摩。 《左傳·昭十二年》摩厲以須。 《前漢·董仲舒傳》摩民以誼。 《梅福傳》厲世摩鈍。  又地名。 《水經注》沮水又東南逕驢城西,磨城東。傳云:子胥造驢磨二城,以攻麥邑。

『砥』

《廣韻》《韻會》《正韻》諸氏切《集韻》掌氏切,𠀤音紙。磨石也。 《書·禹貢》荆州礪砥砮丹。 《註》砥細於礪。 《山海經》崦嵫之山,其中多砥礪。  又平也,均也。 《詩·小雅》周道如砥。  又借言節操。 《禮·儒行》砥礪廉隅。  又砥砨,玉石。 《史記·范睢傳》周有砥砨。 《說文》本作厎。或作底。 《書·禹貢》厎柱析城。 《註》厎柱,山名。在河水中。 《前漢·梅福傳》爵祿束帛,天下之底石。  又《集韻》曲禮切,音邸。義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