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志不清,心神不定。
《魏书·侯莫陈悦传》:“悦自杀岳后,神情恍惚,不复如常。”
见“神思恍惚”。《红楼梦》113回:“刘老老看着凤姐骨瘦如柴,~,心里也就悲惨起来。”
迷信的人称天地万物的创造者和所崇拜的人死后的精灵:~仙。~怪。~主。~社。~农。~甫。~权。鬼使~差。 不可思议的,特别希奇的:~秘。~奇。~异。~话。~机妙算。 不平凡的,特别高超的:~勇。~医。~通。~圣。~速。 心思,心力,注意力:劳~。凝~。~魂颠倒。 表情:~色。~采。~姿。~志。 精神:~清气爽。 姓。
外界事物所引起的喜、怒、爱、憎、哀、惧等心理状态:感~。~绪。~怀。~操。~谊。~义。~致。~趣。~韵。性~。~愫(真情实意)。~投意合。~景交融。 专指男女相爱的心理状态及有关的事物:爱~。~人。~书。~侣。~诗。殉~。~窦初开(形容少女初懂爱情)。 对异性的欲望,性欲:~欲。发~期。 私意:~面。说~。 状况:实~。事~。国~。~形。~势。~节。
忽然:~然大悟。 仿佛:~如隔世。~惚。
〔恍~〕见“恍”。
《唐韻》食鄰切《集韻》《韻會》乗人切,𠀤音晨。 《說文》天神,引出萬物者也。 《徐曰》申卽引也,天主降氣,以感萬物,故言引出萬物。 又《皇極經世》天之神棲乎日,人之神棲乎目。 又神明。 《書·大禹謨》乃聖乃神。 《孔傳》聖無所不通,神妙無方。 《易·繫辭》隂陽不測之謂神。 《王弼云》神也者,變化之極,妙萬物而爲言,不可以形詰。 《孟子》聖而不可知之謂神。 又鬼神。陽魂爲神,隂魄爲鬼。氣之伸者爲神,屈者爲鬼。 又諡法。 《史記》民無能名曰神。 又姓。漢騎都尉神矅。 又升人切,音伸。 《張衡·東京賦》神荼副焉。 《註》海中神名。神,音伸。荼,音舒。 又叶時連切,音禪。 《焦仲卿詩》念與世閒辭,千萬不復全。故作不良計,勿復怨鬼神。 《班固·答賓戲》言通帝王,謀合聖神,殷說夢發於傅巖,周望兆動於渭濱。 《註》神,叶時連切。濱,叶𤰞眠切。○按:顧炎武《金石文字記》曰神,古𥓓多作𥛠,下从旦。《禮·郊特牲》所以交於旦明之義。鄭康成云:旦當爲神,篆字之譌。《莊子》有旦宅而無情死,亦讀爲神。蓋昔之傳書者遺其上半,因譌爲旦耳。此說甚是,非旦可作神也。
『情』《唐韻》疾盈切《集韻》《韻會》《正韻》慈盈切,𠀤音晴。性之動也。从心靑聲。 《董仲舒曰》人欲之謂情。 《詩序》六情靜于中,百物盪于外。 《白虎通》喜,怒,哀,樂,愛,惡,謂六情。 《禮·禮運》何謂人情。喜,怒,哀,懼,愛,惡,欲。七者弗學而能。 又情,實也。 《論語》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 又叶慈良切,音牆。 《韓愈·贈張籍詩》閉門讀書史,淸風𥦬戸凉。日念子來游,子豈知我情。 《朱子曰》古人制字,先制得心字,性與情皆从心。性卽心之理,情卽心之用。
『恍』《集韻》《韻會》𠀤虎晃切。與慌怳𠀤同。 《老子·道德經》惚兮恍兮。 又《廣韻》古黃切《集韻》姑黃切,𠀤音光。武也。本作僙。通作光。
『惚』《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呼骨切,音忽。怳惚,微妙不測貌。 又心志𢠳惘也。 《老子·道德經》惟恍惟惚。 又通作曶。 《揚子·法言》神心惚怳。 《傳》作曶怳。 亦通作芴。 《莊子·至樂篇》芒乎芴乎。 《註》與惚同。 又通作忽。 《史記·司馬相如傳》芒芒恍忽。 《漢書·音義》慌忽,眼亂似有無也。 又叶盧屈切《枚乗·七發》恍兮惚兮,聊兮慄兮,混汨汨兮。汨mì,莫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