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逐颜开


   笑得使面容舒展开来。形容满脸笑容;十分高兴的样子。逐:驱使;颜:脸面。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xiào zhú yán kāi
成语注音 ㄒ一ㄠˋ ㄓㄨˊ 一ㄢˊ ㄎㄞ
成语正音 “逐”,不能读作“zú”。
成语简拼 xzyk
感情色彩 褒义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笑逐顔開
成语英文 give a broad smile
成语俄文 просиять улыбкой(просиять)
成语日文 喜(よろこ)びに顔(かお)をほころばせる
成语结构  主谓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笑得使面容舒展开来。形容满脸笑容;十分高兴的样子。逐:驱使;颜:脸面。




成语示例


陈残云《山谷风烟》第38章:“大多数人都很满意,笑逐颜开,连刘财发家都分了一张八仙桌。”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母亲方才转忧为喜,笑逐颜开道:'亏得儿子峥嵘有日,奋发有时。”


成语典故

逐:追随。形容眉开眼笑十分高兴的样子。《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教授听得说罢,喜从天降,笑逐颜开道:‘若还真个有这人时,可知好哩!只是这个小娘子如今在那里?’”端木蕻良《曹雪芹》一二章:“奇怪的是:逛灯的人,无论富贵贫贱,都舍了灯,只看他们了。也没有人掩鼻怕脏,反而笑逐颜开,追踪而来。”亦作“喜逐颜开”。《初刻拍案惊奇》卷八:“那人是个远来的,况兼落雪天气,又饥又寒,听见说了,喜逐颜开。”《儒林外史》七回:“忙把已取的十几卷取了,对一对号簿,头一卷就是荀玫,学道看罢,不觉喜逐颜开,一天愁都没有了。”《老残游记》一七回:“子谨见有紫花大印,不觉喜逐颜开。” 述补 逐,随。颜,面容,脸面。笑得面容舒展。形容张口欢笑,极其愉快。《花月痕》12回:“那日贾氏喜欢得~。”△褒义。常用以形容喜悦的样子。→喜笑颜开 笑容可掬 ?愁眉苦脸 愁眉不展。也作“嬉笑颜开”、“喜逐颜开”。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露出愉快的表情,发出欢喜的声音:~容。~颜。~眯眯。谈~风生。 讥嘲:~柄。~话。~谈。贻~大方。嘲~。见~。耻~。

强迫离开:~客令。放~。驱~。 依照先后次序,一一挨着:~步。~个。~渐。~年。~一。 追赶:~鹿(喻争夺天下)。角(jué)~(争相取胜)。追~。笑~颜开。

启,张,把关闭的东西打开:~启。~化。~诚布公。 分割:对~。三十二~本。 通,使通:~导。~窍。 使显露出来:~采(挖掘矿物)。~发。 扩大、发展:~扩。~拓。 发动或操纵:~动。~车。 起始:~始。~宗明义。 设置、建立:~创。~国。~设。 列举,写出:~单子。~发票。 支付:~销。~支。 沸腾,滚:~水。 举行:~运动会。 放在动词后面,表示效果:躲~。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笑』

《廣韻》私妙切《集韻》《韻會》仙妙切《正韻》蘇弔切,𠀤音肖。 《廣韻》欣也,喜也。 《增韻》喜而解顏啓齒也。  又嗤也,哂也。 《易·萃卦》一握爲笑。 《詩·邶風》顧我則笑。 《毛傳》侮之也。 《禮·曲禮》父母有疾,笑不至矧。 《註》齒本曰矧,大笑則見。 《左傳·哀二十年》吳王曰:溺人必笑。 《論語》夫子莞爾而笑。 《註》小笑貌。  又獸名。 《廣東新語》人熊,一名山笑。  又《韻補》思邀切。 《詩·大雅》勿以爲笑,叶上囂、下蕘。 《淮南子·汜論訓》不殺黃口,不獲二毛,于古爲義,于今爲笑。 《古逸詩·趙童謠》趙爲號,秦爲笑。以爲不信,視地上生毛。  又入宥韻,音秀。 《江總詩》玉臉含啼還自笑,若使琴心一曲奏。 或作咲。 《前漢·揚雄傳》樵夫咲之。 亦省作关。 《前漢·薛宣傳》一关相樂。 《集韻》笑古作咲。註詳竹部四畫。或省作𠇄。

『逐』

《唐韻》《正韻》直六切《集韻》《韻會》仲六切,𠀤音軸。 《說文》追也。 《左傳·隱九年》祝𣅧逐之。  又《隱十一年》子都拔戟以逐之。  又《廣韻》驅也。 《正韻》斥也,放也。 《史記·李斯傳》非秦者去,爲客者逐。  又《管仲傳》三仕三見逐。  又《玉篇》競也。 《左傳·昭元年》自無令王諸侯逐進。 《後漢·趙壹傳》捷懾逐物,日富月昌。  又《正韻》逐逐,篤實也。  又馳貌。 《易·頤卦》其欲逐逐。  又日逐,地名。 《前漢·宣帝紀》迎日逐,破車師。  又《集韻》《韻會》𠀤亭歷切,音迪。 《易》其欲逐逐。 《蘇林》音迪。  又《字彙補》同門切。與豚同。 《山海經》苦山有獸焉,名曰山膏,其狀如逐。  又《集韻》直祐切,音胄。奔也。 《山海經》夸父與日逐。 《字彙補》古文逐字。註詳辵部七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