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畦径


   指写字画画作文的一般程式或方法。 金 王若虚 《文辨一》:“ 贾让 《治安策》云……凡五用‘石隄’字而不为冗复,非后人笔墨畦径所能到。” 明 王鏊 《震泽长语·文章》:“若夫兴寄物外,神解妙悟,絶去笔墨畦径。”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bǐ mò qí jìng
成语简拼 bmqj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指写字画画作文的一般程式或方法。 金 王若虚 《文辨一》:“ 贾让 《治安策》云……凡五用‘石隄’字而不为冗复,非后人笔墨畦径所能到。” 明 王鏊 《震泽长语·文章》:“若夫兴寄物外,神解妙悟,絶去笔墨畦径。”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写字绘画用的黑色颜料:一锭~。~汁。~盒。~迹。~宝(珍贵的字画。亦用来尊称别人写的字、画的画)。 写字画画用的各色颜料:~水。油~。粉~登场。 黑色或接近于黑色的:~黑。~面(a.黑的脸色;b.指墨刑)。~镜。~绿。~菊。~晶(黑色的水晶)。 贪污:贪~。~吏。 古代一种刑罚,在脸上刺字并涂墨(亦称“黥”):~刑。 姓。 古同“默”,缄默。

田园中分成的小区:~田。菜~。 古代称田五十亩为一畦。

小路;亦指道路,方法:~道。山~。捷~。途~。大相~庭(相差太远)。 直,直捷了当:~直。~流。~情(任性)。~自。 数学上指连接圆心和圆周的直线:直~。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笔』

《集韻》與筆同。詳筆字註。 《廣韻》鄙密切《韻會》逼密切《正韻》壁吉切,𠀤音必。 《釋名》筆,述也。述事而書之也。 《爾雅·釋器》不律謂之筆。 《註》蜀人呼筆爲不律也。 《說文》楚謂之聿,吳人謂之不律,燕謂之弗,秦謂之筆。 《古今注》古之筆,不論以竹以木,但能染墨成字,卽謂之筆。秦吞六國,滅前代之美,故蒙恬得稱於時。蒙恬造筆,卽秦筆耳。以枯木爲管,鹿毛爲柱,羊毛爲被,所謂蒼毫也。彤管赤漆耳,史官記事用之。 《法書攷》虞世南云:筆長不過六寸,眞一,行二,草三,指實掌虛。 《禮·曲禮》史載筆,士載言。 《註》筆,謂書具之屬。  又筆星。 《釋名》筆星,星氣有一枝,未銳似筆也。  又花名。 《楚辭註》辛夷花初發如筆,北人呼爲木筆。  又《集韻》筆別切,音莂。山東謂筆。  又作〈/尹〉。見《漢戚伯樊毅𥓓》。  又《嚴訢𥓓》作〈八/尹〉,見《舉要》。 《集韻》或作笔。

『墨』

《唐韻》莫北切《集韻》《韻會》《正韻》密北切,𠀤音默。 《說文》書墨也。 《西京雜記》漢尚書令,僕承郞,月給隃糜墨。魏晉閒以黍燒烟,和松煤爲之。唐初高麗歲貢松烟墨。宋熙寧閒,張遇供御墨,始用油烟入麝,謂之龍劑。 《李堅墨評》古有李廷珪墨爲第一,張遇墨次之,兗州𨻰朗墨又次之。  又《禮·玉藻》卜人定龜,史定墨。 《註》凡卜,必以墨畫龜,乃鑽之,觀所坼以占吉凶。  又度名。 《小爾雅》五尺爲墨,倍墨爲丈。 《周語》不過墨丈尋常之閒。  又五𠛬之一,鑿其額,涅以墨書。 《書·伊訓》臣下不匡其𠛬墨。  又哀容。 《孟子》歠粥面深墨。  又氣色下也。 《左傳·哀十三年》晉定公,吳夫差,會于黃池。司馬寅曰:肉食者無墨。  又闇昧也。 《劉向·新序》師曠對晉平公曰:國有墨。墨而不危者,未之有也。  又墨灰。 《西京雜記》武帝鑿昆明池,悉灰墨,無復塊土。西域人曰:大刼將盡,則有刼燒。灰墨,其餘燼也。  又與默通。 《史記·商君傳》武王諤諤以興,紂墨墨以亡。 《前漢·竇嬰傳》嬰墨墨不得志。  又太史公論六家之要旨,墨家儉而難遵,然其彊本節用,不可廢也。六家:隂陽、儒、墨、名、法、道也。  又地名。卽墨,故齊地。 《史記·齊世家》樂毅下齊七十餘城,惟卽墨不下。今卽墨乃漢之不其縣。  又墨山,在卽墨東北,墨水發源于此。 《前漢·郊祀志》帝以方士言祀太室于卽墨,卽此山也,一在衞輝縣西北。 《九州要記》墨子居墨山,採茯苓餌之,五百歲不死。  又姑墨,國名。南與于闐接,又康居國有附墨城。𠀤見《前漢·西域傳》。  又姓。禹師墨如。見《王符潛夫論》。周墨翟,明墨麟。 《姓纂》墨氏卽墨胎氏,孤竹君後。  又老馬腹中有物曰墨,猶狗寶也,見《本草綱目》。  又《集韻》旻悲切,音眉。墨杘,默詐貌。  又軟弱貌。  又《集韻》莫佩切,音昧。諡法,貪以敗官,讒言敗善,𠀤曰墨。

『畦』

《唐韻》戸圭切《集韻》《韻會》懸圭切,𠀤音攜。 《說文》田五十畝曰畦。 《屈原·離騷》畦留荑與揭車兮,雜杜蘅與芳芷。 《註》五十畝爲畦。 《莊子·人閒世》彼旦爲無町畦,亦與之爲無町畦。  又《廣韻》菜畦。 《史記·貨殖傳》千畦薑韭。 《註》徐廣曰:千畦,二十五畝。駰案,韋昭曰:畦猶壠。 《前漢·食貨志》還廬樹桑,菜茹有畦,瓜瓠果蓏。 《註》師古曰:畦區也。  又地名。 《史記·封禪書》故作畦畤櫟陽,而祀白帝。 《索隱註》漢舊儀云:祭人先於隴西西縣人先山,山上皆有土人,上下有畤,如種韭畦,畦中各有二土封,故云畦畤也。  又《集韻》涓畦切,音圭。田起堳埒也。  又《集韻》勻規切,音䔺。  又《五音集韻》息遺切,音綏。義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