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疲力尽


   筋:筋骨;疲:疲劳;尽:完。形容非常劳累;力气已经用尽。也作“力尽筋疲”。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jīn pí lì jìn
成语注音 ㄐ一ㄣ ㄆ一ˊ ㄌ一ˋ ㄐ一ㄣˋ
成语正音 “筋”,不能读作“jīng”。
成语简拼 jplj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筋疲力儘
成语英文 be dead tired
成语法文 harassé,exténué de fatigue(épuisé de fatigue)
成语俄文 выбиться из сил
成语日文 へとへとに疲れる,くたくたに疲れる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筋:筋骨;疲:疲劳;尽:完。形容非常劳累;力气已经用尽。也作“力尽筋疲”。




成语示例


赵家一门大小,日夜忙碌,早已弄得筋疲力尽,人仰马翻。(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一回)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宋 司马光《道傍田家》:“筋疲力尽不入腹,未议县官租税促。”


成语典故

筋骨疲劳,体力耗尽。形容身体十分疲乏,毫无气力。《醒世恒言》卷二二:“我已筋疲力尽,不能行动。”《官场现形记》一回:“赵家一门大小,日夜忙碌,早已弄得筋疲力尽,人仰马翻。”朱自清《潭柘寺戒坛寺》:“有的人说路太难走,走到了筋疲力尽,再没兴致玩儿。”亦作“筋疲力竭”。唐.元稹《有酒》诗之五:“精卫衔芦塞海溢,枯鱼喷沫救池燔。筋疲力竭波更大,鳍燋甲裂身已干。”鲁迅《故事新编.奔月》三:“马只能认着白色的田塍走,而且早已筋疲力竭,自然走得更慢了。”杜鹏程《保卫延安》五章:“经过整整一天一夜的激烈战斗,战士们筋疲力竭,两条腿发肿发胀,像有千万条小虫在里边蠕动。”亦作“筋疲力弊”。宋.司马光《道傍田家》诗:“筋疲力弊不入腹,未议县官租税促。”亦作“筋疲力倦”。鲁迅《花边文学.安贫乐道法》:“且不说掘煤、挑粪那些事,就是上海工厂里做工至少每天十点的工人,到晚快边就一定筋疲力倦,受伤的事情是大抵出在那时候的。”亦作“力尽筋疲”。唐.韩愈《论淮西事宜状》:“虽时侵掠,小有所得,力尽筋疲,不偿其费。”《说岳全传》三九回:“谁知坐下那匹马,力尽筋疲,口吐鲜血,蹲将下来,把高宠掀翻在地。”鲁迅《两地书》七○:“我们对于这学校,大家都已弄得力尽筋疲,然而总是办不好,学生们处处故意使人为难。” 见“力尽筋疲”。廖辉英《红尘孽债》:“那一场球,足足打了将近两个小时,几乎可以说是~才收场。”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肌肉的俗称:~力。~肉。~疲力尽。 肌腱或附着在骨头上的韧带:~骨。~道(“道”读轻声)。蹄~。 可见的皮下静脉的俗称:~络。~脉。青~暴露。 像筋的东西:钢~。橡皮~儿。

身体劳累的感觉:~乏。~倦。~劳。~惫。~敝。精~力尽。 懈怠,不起劲:~塌。~软。

人和动物筋肉的效能:~气。~量。 一切事物的效能:视~。生产~。控制~。 物理学上指物体之间相互作用,引起运动加速或形变:~学。作用~。保守~。 用极大的力量:尽~。~挫。~挽狂澜。 姓。

完毕:用~。说不~。取之不~。 达到极端:~头。山穷水~。~情。自~(自杀)。 全部用出,竭力做到:~心。~力。~瘁。~职。~忠。~责。人~其才。物~其用。 都,全:~然。~是白的。~收眼底。~释前嫌。

极,最:~底下。 力求达到最大限度:~量(liàng )。~管。 都,全。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筋』

《廣韻》《集韻》《韻會》舉欣切《正韻》居銀切,𠀤音斤。 《說文》肉之力也。从肉从力从竹。竹,物之多筋者。 《禮·曲禮》老者不以筋力爲禮。 《周禮·天官·醫師》凡藥以辛養筋。 《釋名》筋,力也。肉中之力,氣之元也,靳固于身形也。 《博雅》北方之美者,有幽都之筋角焉。  又竹名。 《戴凱之·竹譜》筋竹,長二丈許,圍數寸,至堅利,南土以爲矛。其筍未成竹時,堪爲弩絃。  又藥名。 《本草》白茅根,一名土筋。  又姓,出《姓苑》。  又《集韻》渠焉切,音乾。大腱也。 《篇海》俗作䈥。

『疲』

《唐韻》符羈切《集韻》《韻會》《正韻》蒲麋切,𠀤音皮。 《說文》勞力也。 《玉篇》乏也。 《增韻》倦也。 《前漢·萬石君傳》慶慙不任職,上書曰:臣幸得待罪丞相,疲駑無以輔治。 《後漢·光武紀》我自樂此,不為疲也。  又《增韻》止也。  又《管子·小匡篇》諸侯以疲馬犬羊為幣。 《注》疲謂瘦也。  又《集韻》或作罷。 《左傳·成十六年》奸時以動,而疲民以逞。 《釋文》疲,亦本作罷。  又《類篇》章移切,音支。病也。 《類篇》或作疷。

『力』

《唐韻》《集韻》《韻會》𠀤林直切,陵入聲。 《說文》筋也。象人筋之形。 《徐曰》象人筋竦,其身作力,勁健之形。 《增韻》筋,力氣所任也。 《禮·聘義》日幾中而後禮成,非强有力者不能行也。  又《曲禮》老者不以筋力爲禮。  又《韻會》凡精神所及處,皆曰力。 《孟子》聖人旣竭目力焉,旣竭耳力焉。  又《韻會》物所勝亦曰力。 《家語》善御馬者均馬力。 《杜甫·張旭草書詩》溟漲與筆力。  又勤也。 《書·盤庚》若農服田力穡,乃亦有秋。 《前漢·司馬遷傳》力誦聖德。 《註》師古曰:力,勤也。  又《禮·坊記》食時不力珍。 《註》力,猶務也。  又《後漢·銚期傳》身被三創,而戰方力。 《註》力,苦戰也。  又病甚曰力。 《唐書·汲黯傳》臣犬馬病力。  又爲人役者曰力。 《晉·陶潛·與子書》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勞。  又姓。 《韻會》黃帝佐力牧之後。  又《韻補》叶力蘖切,苓入聲。 《蘇軾·香積寺詩》此峯獨蒼然,感荷祖佛力。幽光發中夜,見者惟木客。

『尽』

《正字通》俗盡字,詳皿部盡字註。 《唐韻》《正韻》慈忍切《集韻》《韻會》在忍切,𠀤秦上聲。 《說文》器中空也。 《小爾雅》止也。 《玉篇》終也。 《廣韻》竭也。 《集韻》悉也。 《易·繫辭》書不盡言,言不盡意。 《左傳·哀元年》去惡莫如盡。 《穀梁傳·定十年》孔子歷階而上,不盡一等。 《禮·曲禮》君子不盡人之歡。 《中庸》天地之道,可一言而盡也。 《史記·禮書》明者,禮之盡也。 《荀子·正名篇》欲雖不可盡,可以近盡也。 《註》適可而止也。  又《韓鄂歲華紀麗》大酺小盡。 《註》月三十日爲大盡,二十九日爲小盡。  又姓。見《萬姓統譜》。  又《唐韻》《正韻》卽忍切《集韻》《韻會》子忍切,𠀤津上聲。 《類篇》極也。 《正韻》盡之也。 《書·康誥》往盡乃心。 《詩·小雅》孔惠孔時,維其盡之。 《左傳·閔二年》晉侯使太子申生伐東山皋落氏,曰:盡敵而反。 《禮·樂記》殷周之𣠋盡矣。  又《韻會》皆也。 《左傳·昭二年》韓宣子曰:周禮盡在魯矣。  又《類篇》任也。 《增韻》縱令也。 《左傳·文十四年》公子商人,盡其家貸於公。 《禮·曲禮》虛坐盡後,食坐盡前。俗作儘。  又盡盡,極視盡物之貌。 《荀子·非十二子篇》學者之嵬盡盡然,盱盱然。  又《韻會》徐刃切《正韻》齊進切,𠀤秦去聲。亦竭也。 《周語》齊國佐其語盡。 《註》盡其心意,善惡褒貶,無所諱也。 《世說新語》可以累心處都盡。 《註》盡,猶空也。 《字彙》同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