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管乐器;弦:弦乐器。管乐和弦乐合奏。形容声音繁杂
管:管乐器;弦:弦乐器。管乐和弦乐合奏。形容声音繁杂
清·刘大櫆《论文偶记》:“文章最要节奏,譬之管弦繁奏中,必有希声窈渺处。”
《晋书·庾亮传》:“管弦繁奏。夔先聆其音。”
指管乐和弦乐急促地演奏。形容声响繁杂。清.刘大櫆《论文偶记》:“文章最要节奏,譬之管弦繁奏中,必有希声窃渺处。” 主谓 繁,多、盛。许多管弦乐器一起演奏。比喻文章气势急促或情绪激烈昂扬。语出《晋书·庾亮传》:“管弦繁奏,夔先聆其音。”清·刘大櫆《论文偶记》:“文章最要节奏,譬之~中,必有稀声窈渺处。”△褒义。用于描写气势。
吹奏的乐器:~乐器。~弦乐。 圆而细长中空的东西:~道。~线。~见(谦辞,浅陋的见识)。~窥蠡测(从竹管里看天,用瓢量海水,喻眼光狭窄,见识短浅)。~中窥豹。气~。血~。针~。双~齐下。 形状像管的电子器件:电子~。晶体~。 负责,经理:~理。
系在弓背两端的、能发箭的绳状物:弓~。~韦(“弦”指弓弦,“韦”是兽皮,弦紧皮软,喻性子急缓不同。古人佩弦来警戒自己的性缓,佩韦以警戒自己的性急;后遂用“弦韦”喻朋友的规劝)。~月(农历每月初七、八或二十二、三,月亮半圆,形似弓弦,故名)。上~(农历每月初七或初八的月相)。下~(农历每月二十二或二十三的月相)。应~而倒。 乐器上发声的线:琴~。~子(①指琴弦;②乐器“三弦”的通称)。~歌。管~。续~(古人以琴瑟喻夫妻,故又以“断弦”喻丧妻,以“续弦”喻再娶)。~外之音。 中国古代称不等腰直三角形的斜边。 中医脉象名:~脉。
复杂:~杂。~乱。删~就简。~难。~嚣。 多:~多。~重(zhòng )。纷~。频~。~星。~忙。~芜。~博。 兴盛:~茂。~荣。~华。 生物增生新个体:~殖。~育。~衍。
〔~台〕中国河南省开封市东南的古迹。 姓。
作乐(yuè ㄩㄝˋ),依照曲调吹弹乐器:演~。~国歌。~鸣曲。 封建时代臣子对皇帝陈述意见或说明事情:启~。~议。~疏。~折。~本。~对。 呈现,取得:~效。~功。~捷(取得胜利)。大~奇功。
《廣韻》古滿切《集韻》《韻會》《正韻》古緩切,𠀤音筦。樂器。 《書·益稷篇》下管鼗鼓。 《詩·商頌》嘒嘒管聲。 《儀禮·大射儀》乃管新宮。 《註》管,謂吹簜以播新宮之樂。 《周禮·春官》孤竹之管,孫竹之管,隂竹之管。 《疏》管如篪,六孔。 《爾雅·釋樂》大管謂之簥,其中謂之篞,小者謂之篎。 《註》管長尺,圍寸,倂漆之。有底,如笛而小,倂兩而吹。 《前漢·律歷志》竹曰管。 《說文》管,十一月之音,物開地牙,故謂之管。 又葭管。 《玉泉記》取宜陽金門竹爲管,河內葭草爲灰,吹之以𠋫陽氣。 又地名。 《山海經》管涔之山,汾水出焉。 《左傳註》滎陽京縣東北有管城。 《史記·周本紀》武王封弟叔鮮于管。 《註》括地志,鄭州管城縣外城,古管國城也。 又姓。 《廣韻》出平原周文王子管叔之後,齊有大夫管至父。 又筆彄也。 《禮·內則》右佩玦、捍、管。 《註》管,筆彄。 《梁史·元帝紀》元帝筆有三品:忠孝全者以金管書之,行精粹者以銀管書之,文辭華麗者以斑竹管書之。 又總理其事曰管。 《史記·李斯傳》趙高以刀筆吏入秦宮,管事二十餘年。 又主當也。 《禮·樂記》禮樂之說,管乎人情矣。 《註》猶包也。 《荀子·儒效篇》聖人也者,道之管也。 《註》管,樞要也。 又管管,小見也。 《詩·大雅》靡聖管管。 《傳》管管,無所依繫。 《箋》管管然以心自恣。 又《博雅》管管,浴也。 又五臟腧亦曰管。 《莊子·人閒世》支離疏者,五管在上。 《註》管,腧也。 又管籥也。 《周禮·地官》司門掌授管鍵以啟閉國門。 《註》謂籥也。 《禮·月令》修鍵閉,愼管籥。 又《集韻》或从玉作琯。古者琯以玉。舜之時,西王母來獻其白玉琯,零陵文學姓奚,於泠道舜祠下得笙玉琯,夫以玉作音,故神人以和,鳳凰來儀也。 又《韻會補》通作筦。 《前漢·東方朔傳》以筦窺天。 《註》古管字。 又《類篇》沽丸切。 《集韻》古丸切,𠀤音官。 《儀禮·聘禮》管人布幕于寢門外。 《註》管,古文作官,猶館也。謂掌次舍帷幕之官。 又叶扃縣切。 《蘇轍·燕山詩》居民異風氣,自古習耕戰。次稱望諸君,術略亞狐管。 又叶古轉切。 《郭璞·鷰贊》殷王元發,聖敬日遠。商人是頌,詠之弦管。
『弦』《廣韻》《正韻》戸田切《集韻》《韻會》戸千切,𠀤音賢。 《說文》弓弦也。从弓,象絲軫之形也。 《儀禮·鄕射禮》有司左執弣,右執弦而授弓。 又半月曰弦。 《釋名》弦,半月之名也。其形一旁曲,一旁直,若張弓施弦也。 《前漢·律歷志》淳于陵渠復覆太初歷,晦朔弦望皆最密。 又國名。 《春秋·僖五年》楚人滅弦,弦子奔黃。 《註》弦國在弋陽軑縣東南。 又姓。 《廣韻》風俗通云:弦子後。 《左傳·僖二十三年》鄭商人弦高。 《哀四年》齊𨻰乞弦施救范氏。 《哀十一年》使問弦多以琴。 又脈數曰弦。 《史記·倉公傳》脈長而弦。 又弦蒲,弦中,皆地名。 《前漢·地理志》正西曰雍州,藪曰弦蒲。 《註》在汧縣,又雍州山北有蒲谷鄕弦中谷。 又與絃通。 《禮·文王世子》春誦夏弦。 《樂記》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風。
『繁』《廣韻》附袁切《集韻》《韻會》《正韻》符袁切,𠀤音煩。 《書·仲虺之誥》實繁有徒。 《傳》繁,多也。 又《禮·鄉飲·酒義》拜至獻酬辭讓之節繁。 《註》繁,猶盛也。 又《孝經序》安得不翦其繁蕪。 《註》繁,雜也。 又《廣韻》繁,槪也。 又《廣韻》薄官切《集韻》蒲官切,𠀤音鞶。 《禮·禮器》大路繁纓一就,次路繁纓七就。 《疏》繁爲馬腹帶也。 《左傳·成二年》請曲縣繁纓以朝。 《註》繁纓,馬飾。 又與樊通。 《周禮·春官·巾車樊纓註》樊,讀如鞶帶之鞶,謂今馬大帶也。 又《廣韻》薄波切《集韻》蒲波切,𠀤音婆。 《玉篇》姓也。 《左傳·定四年》殷民七族,有繁氏。 《前漢·陳湯傳》御史大夫繁延壽。 又《韻補》叶符筠切。 《陸雲·夏府君誄》元𧙗秀朗,輝景絪縕。誕載豐美,俊穎夙繁。 又《韻補》叶汾沅切。 《左貴嬪·楊後誄》天𧙓貞吉,克昌克繁。則百斯慶,育聖育賢。
『奏』《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則𠋫切,諏去聲。進也,薦也。 《書·舜典》敷奏以言。 《詩·小雅》以奏膚公。 又樂一更端曰奏,故九成謂之九奏。 《周禮·春官》九奏乃終,謂之九成。 《詩·小雅》樂具入奏。 《禮·樂記》節奏合以成文。 《註》節謂曲節,奏謂動作。 《漢書》作族。 《嚴安傳》調五聲,使有節族。 又𥳑類。 《晉法》召王公以一尺奏,王公以下用一尺版。 又人臣言事章疏曰奏。 《前漢·汲黯傳》上嘗坐武帳,黯前奏事。 又與腠通。 《儀禮·公食大夫禮》載體進奏。 《註》奏,謂牲體皮膚之理也。 又與輳湊通。 《前漢·成帝紀》帝帥羣臣,橫大河,奏汾隂。 又叶則古切,音珇。 《詩·大雅》予曰有奔奏。叶下侮。 本作𡴝。 《說文》从𠦎,从𠬞从屮。屮,上進之義。今通作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