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阳真人


   道家传说 汉 周义山 ,字 季通 , 汝阴 人,入 蒙山 遇 羡门子 ,得长生要诀,白日升天,号 紫阳真人 。见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玉壶遐览二》、《云笈七籤》卷一○六。亦泛指仙人。 唐 李白 《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诗:“紫阳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zǐ yáng zhēn rén
成语简拼 zyzr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道家传说 汉 周义山 ,字 季通 , 汝阴 人,入 蒙山 遇 羡门子 ,得长生要诀,白日升天,号 紫阳真人 。见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玉壶遐览二》、《云笈七籤》卷一○六。亦泛指仙人。 唐 李白 《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诗:“紫阳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在可见光中波长最短,红与蓝合成的颜色:~红。~铜。~外线。~药水。 道教和某些朝代的统治者所崇尚的色彩,因而常在其宫室、服饰、用物前冠之以“紫”:~衣。~书(a.道经;b.皇帝诏书)。~诰(帝王诏令)。~台(神仙、帝王所居)。~气(祥瑞之气,多附会为帝王、圣贤或宝物出现的先兆)。~绶。~垣(皇宫)。~阙。~光阁。~禁城。~袍金带。 姓。

明亮。 中国古代哲学认为宇宙中通贯所有物质的两大对立面之一,与“阴”相对:一阴一~谓之道。阴~二气。图形:⚊(U+268A)。 指“太阳”:~光。~面。~历。向~。夕~。 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多用于地名):衡~(在中国湖南省衡山之南)。洛~(在中国河南省洛河之北)。 温暖:~春。 外露的,明显的:~沟。~奉阴违。 凸出的:~文图章。 关于活人的:~间(人世间)。~宅。~寿。 带正电的:~极。~电。~离子。 男性生殖器:~痿。 古同“佯”,假装。 姓。

与客观事实相符合,与“假”、“伪”相对:~诚。~谛。~挚。~心。逼~。认~。~才实学。~知灼见。 确实,的确:~好。~正。~切。 清楚,显明:看得~。咬字很~。 本性,本原:纯~。天~。 人的肖像:传(chuán )~。写~。 汉字的楷书:~字。~书。~草隶篆。 姓。

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动物:~类。 别人,他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待~热诚。 人的品质、性情、名誉:丢~,文如其~。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紫』

《廣韻》將此切《集韻》蔣氏切,𠀤音呰。 《說文》帛靑赤色。 《釋名》紫,疵也,非正色。五色之疵瑕,以惑人者也。 《論語》紅紫不以爲褻服。 《郉昺疏》紫,北方閒色。 《又》惡紫之奪朱也。 《何晏註》紫,閒色之好者。  又水名。 《史記·司馬相如傳》紫淵在其北。 《註》文穎曰:西河穀羅縣有紫澤,其水紫色。  又姓。 《廣韻》出《何氏姓苑》。  又同孳。 《荀子·非十二子篇》紫然洞然。 《註》紫,與孳同。柔弱之貌。

『阳』

與陽同。見《字彙補》𨹈字註。 《唐韻》與章切《集韻》《韻會》余章切《正韻》移章切,𠀤音羊。 《玉篇》營天功,明萬物謂之陽。 《說文》高明也。  又日也。 《詩·小雅》湛湛露斯,匪陽不晞。 《傳》陽,日也。 《左傳·文四年》天子當陽。 《禮·祭義》殷人祭其陽。 《註》陽謂日中時也。 《孟子》秋陽以暴之。  又《楚辭·遠遊》集重陽,入帝宮。 《註》積陽爲天,天有九重,故曰重陽。  又《玉篇》雙也。  又月建。 《爾雅·釋天》十月爲陽。 《詩·小雅》歲亦陽止。  又《爾雅·釋天》春爲靑陽。 《註》氣淸而溫陽。  又《爾雅·釋天》太歲在癸曰昭陽。  又五月五日曰端陽,九月九日曰重陽,見《月令廣義》。  又《爾雅·釋山》山西曰夕陽,山東曰朝陽。 《詩·大雅》度其夕陽。 《又》梧桐生矣,于彼朝陽。  又水北也。 《詩·大雅》在洽之陽。 《穀梁傳·僖二十八年》水北爲陽。  又《釋名》丘高曰陽丘,體高近陽也。  又《詩·豳風》我朱孔陽。 《傳》陽,明也。  又《玉篇》淸也。  又《詩·周頌》龍旂陽陽。 《傳》陽陽,言有文章也。  又《詩·王風》君子陽陽。 《傳》陽陽,無所用其心也。  又《周禮·地官·大司徒》以陽禮敎讓,則民不爭。 《註》陽禮謂鄕射飮酒之禮。  又國名。 《春秋·閔二年》齊人遷陽。 《註》陽,國名。 《戰國策》塞漏舟而輕陽侯之波。 《註》博物志,晉陽國侯溺水,因爲大海之神。  又《春秋·昭十二年》齊高偃帥師納北燕伯于陽。 《註》陽卽唐,燕別邑,中山有唐縣。  又縣名。 《史記·高祖紀》西過高陽。 《註》屬𨻰留。  又關名。 《前漢·西域傳》去陽關七千八百二里。  又《左傳·昭二十四年》公孫于齊,次于陽州。  又陽城,山名。漢爲縣,屬潁川郡。  又古帝號。 《史記·五帝紀》帝顓頊高陽氏。  又《釋名》立人,象人立也。或曰陽門,在前曰陽,兩旁似門也。  又《玉篇》傷也。  又《莊子·達生篇》西北方之下者,則泆陽處之。 《註》泆陽,鬼名。  又《抱朴子·登涉篇》山中樹能人語者,非樹能語也,其精爲之,名曰雲陽。  又昌陽,菖蒲別名。 《韓愈·進學解》昌陽引年。  又姓。 《史記·司馬相如子虛賦》陽子驂乗。 《註》古仙人陽陵。 《廣韻》周景王封少子於陽樊,後裔因邑命氏。  又漢複姓,有二十二氏:歐陽、高陽、靑陽、孫陽、子陽、周陽、涇陽、偪陽、梗陽、戲陽、鮭陽、葉陽、陵陽、鮮陽、櫟陽、濮陽、太陽、老陽、安陽、成陽、朱陽、索陽。  又通作揚。 《禮·玉藻》盛氣顚實揚休。 《註》顚,讀爲闐。揚,讀爲陽。盛身中之氣,使之闐滿其息,若陽氣之體物也。 《釋名》陽,揚也,氣在外發揚也。  又與佯同。 《禮·檀弓》陽若善之。 《前漢·高帝紀》陽尊懷王爲義帝,實不用其命。  又音腸。 《爾雅·釋詁》陽,予也。 《註》魯詩云:陽如之何,今巴濮之人自呼阿陽。 《疏》漢書藝文云:魯申公爲詩訓,故是爲魯詩。其經云:陽如之何,申公以陽爲予,故引之。 《釋文》陽,音腸。 《五音集韻》俗作𨹈。 《字彙》俗作阦。 《字彙補》亦作𨼗陽氜。

『真』

同眞。俗字。

『人』

《唐韻》如鄰切《集韻》《韻會》《正韻》而鄰切,𠀤音仁。 《說文》天地之性最貴者也。 《釋名》人,仁也,仁生物也。 《禮·禮運》人者,天地之德,隂陽之交,鬼神之會,五行之秀氣也。  又一人,君也。 《書·呂𠛬》一人有慶,兆民賴之。  又予一人,天子自稱也。 《湯誥》嗟爾萬方有衆,明聽予一人誥。  又二人,父母也。 《詩·小雅》明發不寐,有懷二人。  又左人,中人,翟國二邑。  又官名。 《周禮》有庖人,亨人,漿人,凌人之類。  又楓人,老楓所化,見《朝野僉載》。  又蒲人,艾人,見《歲時記》。  又姓。明人傑。  又左人,聞人,俱複姓。  又《韻補》叶如延切,音然。 《劉向·列女頌》望色請罪,桓公嘉焉。厥後治內,立爲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