绳捆索绑


   用绳索捆绑。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shéng kǔn suǒ bǎng
成语注音 ㄕㄥˊ ㄎㄨㄣˇ ㄙㄨㄛˇ ㄅㄤˇ
成语简拼 sksb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当代
成语繁体 繩綑索綁
成语英文 tie and rope(truss up)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用绳索捆绑。


成语示例


你这样绳捆索绑是束缚不了她的心的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刘知侠《铁道游击队》第12章:“他们都被绳捆索绑,在村民的前面站着。”


成语典故

并列 以绳索捆绑。《四川巴县民歌·做来做去为别人》:“如若租米交不出,~关牢里。” →拳打脚踢?如解倒悬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用两股以上的棉麻纤维或棕草等拧成的条状物:~子。~索。缆~。~梯。~操。~伎(a.杂技中的走绳;b.旧时指走绳的女艺人)。~锯木断(喻力量虽小,只要坚持不懈,就能做出看来很难办到的事情)。 木工用的墨线,引申为标准、法则,又引申为按一定的标准去衡量、纠正:~墨。准~。~正。~之以法。 继续:“~其祖武”(继承祖先)。 赞誉:“~息妫以语楚子”(“息妫”,人名)。 姓。

把散的东西用绳扎起来:~扎。~绑。 量词,指捆在一起的东西:一~铅笔。

大绳子或大链子:~子。~道。钢~。绞~。线~。 搜寻,寻求:~引。思~。搜~。探~。 讨取,要:~还。~求。~取。勒~。 尽,毫无:~然无味。 单独:离群~居。 姓。

捆,缚:捆~。~架。~扎。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捆』

《集韻》《韻會》《正韻》𠀤苦本切,音閫。齊等也。 《孟子》捆屨織席。 《註》捆猶叩㧻也。欲使堅,故叩之。 《詩·大雅》室家之壼。 《箋》壼之言捆也。 《疏》捆逼而密緻也。  又《集韻》苦悶切,音困。義同。 《儀禮·大射儀》旣拾,取矢捆之。劉昌宗讀。或譌作梱。  又胡昆切,音䰟。與㨡同。  又《玉篇》取也,抒也,纂組也。

『索』

《廣韻》蘇各切《集韻》《韻會》昔各切,𠀤音𧛻。 《說文》作𣑇,草有莖葉可作繩索。从𣎵糸。 《韻會》隷作索。 《小爾雅》大者謂之索,小者謂之繩。 《急就篇註》索,總謂切撚之令緊者也。 《書·五子之歌》若朽索之馭六馬。 《詩·豳風》宵爾索綯。  又《易·震卦》震索索。 《疏》心不安之貌。 《釋文》懼也。  又《書·牧誓》惟家之索。 《傳》索。盡也。  又《周禮·夏官·方相氏》以索室毆疫。 《註》索,廋也。  又《禮·檀弓》吾離羣而索居。 《註》索,散也。  又《左傳·昭十二年》八索九丘。 《書序》八卦之說,謂之八索。  又地名。 《前漢·地理志》武都郡有索縣。  又姓。 《左傳·定四年》殷民七族,有索氏。  又《廣韻》山戟切《集韻》色窄切,𠀤音色。同𡩡,求也。 《禮·曲禮》大夫以索牛。 《註》索,求得而用之。  又《集韻》蘇故切,音素。 《釋名》索,素也。八索,著素王之法也。 《屈原·離騷》衆皆競進以貪婪兮,憑不厭乎求索。羌內恕以量人兮,各興心而嫉妒。 《註》索,音素。○按《說文》在木部,今倂附入。索从𣎵,《說文》在𣎵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