缊褐瓢箪


   缊:旧棉花,乱麻。褐:粗布衣服。瓢:饮水用具。箪:盛饭的竹器。身上穿粗布衣服。饮食用的是瓢、箪。形容生活非常清苦。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hé hè piáo dān
成语注音 ㄏㄜˊ ㄏㄜˋ ㄆ一ㄠˊ ㄉㄢ
成语简拼 hhpd
感情色彩 中性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緼褐瓢簞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缊:旧棉花,乱麻。褐:粗布衣服。瓢:饮水用具。箪:盛饭的竹器。身上穿粗布衣服。饮食用的是瓢、箪。形容生活非常清苦。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晋·陶潜《祭从弟敬远文》:“冬无缊褐,夏渴瓢箪。”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乱麻;旧絮。 乱。 古通“蕴”。

〔絪~〕古同“氤氲”。 (緼)

赤黄色。 饶。

粗布或粗布衣服:短~。 黑黄色:~煤(煤的一种,多为褐色,除可作燃料外,还可以提炼汽油、煤油、焦油等。亦称“褐炭”)。~藻(藻类植物的一大类,褐色,是海底最主要的藻类,富含碘质和胶质,海带就是供食用的褐藻)。

舀水或取东西的工具,多用对半剖开的匏瓜或木头制成:~泼大雨。 形状像瓢的:~虫。~儿菜。

古代盛饭的圆竹器:~食(sì)壶浆(形容劳军)。~食(sì)瓢饮(喻生活贫苦;亦指安贫乐道)。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褐』

《唐韻》胡葛切《集韻》《韻會》《正韻》何葛切,𠀤音曷。 《說文》編枲韈也。  又《詩·豳風》無衣無褐,何以卒歲。 《註》褐,毛布也。  又《潘岳·藉田賦》被褐振裾。 《註》褐,麤布也。  又《荀子·大略篇》衣則豎褐不完。 《註》豎褐,僮豎之褐。  又《左傳·哀十三年》余與褐之父睨之。 《註》褐,寒賤之人也。  又人名。 《吳越春秋》晉令童褐請軍。  又複姓。 《通志·氏族略》《古今人表》有司褐拘。  又有司褐扶,楚靈王大夫,見《韓子》。  又《韻補》胡結切,音纈。 《白居易詩》閒將酒壷出,醉回人家歇。野食或烹鮮,寓眠多擁褐。  又《集韻》居曷切,音葛。同𧝶,麤衣也。 《類篇》或作𧝽。

『瓢』

《廣韻》符霄切《集韻》《韻會》毗霄切《正韻》毗招切,𠀤音飄。 《玉篇》瓠瓜也。 《廣韻》瓠也。 《正字通》匏瓢,剖開可爲酒尊,爲要舟浮水。 《周禮·春官·鬯人》禜門用瓢齎。 《註》瓢,謂瓢蠡也。 《莊子·逍遙遊》剖之以爲瓢,則瓠落無所容。 《前漢·東方朔傳》以瓢測海。 《揚子·方言》蠡或謂之瓢。 《古今注》瓢亦瓠也。瓠其總,瓢其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