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簪花


   簪:插戴。形容书法娟秀。也比喻诗文清新秀丽。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měi nǚ zān huā
成语注音 ㄇㄟˇ ㄋㄩˇ ㄗㄢ ㄏㄨㄚ
成语简拼 mnzh
感情色彩 中性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美女簮蘤
成语英文 a beautiful girl wearing flowers in her hair
成语结构  主谓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簪:插戴。形容书法娟秀。也比喻诗文清新秀丽。


成语示例


昔人谓褚登善书,如美女簪花,或谓其出于汉隶。(清 王昶《金石萃编 杨震碑跋》)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南朝 梁 袁昂《古今书评》:“卫常书,如插花美人,舞笑镜台。”


成语典故

《太平御览》七四八引南朝 梁 袁昂《古今书评》:“卫常书,如插花美人,舞笑镜台。”后因用“美女簪花”形容娟秀多姿的诗文或书法精品。明 毛晋《汲古阁书跋.南村诗集》:“尝述虞伯生论一代诗……揭曼硕如美女簪花。”清 王昶《金石萃编.杨震碑跋》:“昔人谓褚登善书如美女簪花,或谓其出于汉隶,观此碑知非欺人之论也。” 主谓 簪,插戴。用来比喻诗文秀丽或书法娟秀多姿。语本《太平御览》卷748引南朝梁·袁昂《古今书评》:“卫常书,如插花美女,舞笑镜台。”明·毛晋《汲古阁书跋·〈南村诗集〉》:“尝述虞伯生(集)论一代诗……揭曼硕(傒斯)如~。”△褒义。多用于形容诗文、书法的美好方面。→裁月镂云 丽句清词 ?粗制滥造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好,善:~德。~学。~谈。审~。~丽。~容(美化容貌)。~不胜收。 得意,高兴:~滋滋的。 称赞,以为好:赞~。~言。~誉。 指“亚美利加洲”(简称“美洲”):北~。南~。 指“美国”:~元。~籍华人。

女性,与“男”相对。古代以未婚的为“女”,已婚的为“妇”。现通称“妇女”:~人。~士。~流(含轻蔑意)。少(shào )~。 以女儿作为人的妻(旧读nǜ)。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亦称“婺女”、“须女”。

古同“汝”,你。

用来绾住头发的一种首饰,古代亦用以把帽子别在头发上:~子。金~。玉~。~缨(做官者显贵之称)。~绅。 插,戴:~戴。~菊。~笔(古人朝见,插笔于冠,以备记事)。~笏(古代笏以记事,簪笔以备写,臣僚奏事执笏簪笔。故亦称做官)。

植物的繁殖器官,典型的由“花托”、“花萼”、“花冠”、“雌蕊群”和“雄蕊群”组成,有各种形状和颜色,一般长得很美丽,有的有香味,凋谢后结成果实。 供观赏的植物:~木。~草。~匠。~事(游春看花等事)。 形状像花的东西:雪~。浪~。钢~。火~。棉~(棉的絮亦称花)。礼~(烟火)。挂~(指战斗中受伤)。 用花装饰的:~圈(quān )。~篮。~灯。~车。 具有条纹或图形的,不只一种颜色的:~样。~边。~~绿绿。印~。 指“痘”:天~(一种急性传染病)。 混杂的,不单纯的:~猫。~白头发。 虚伪的,用来迷惑人的:~言巧语。 表面好看,没有实效的:打~拳。~架子。 模糊不清:头昏眼~。 喻事业的精华:体育之~。 喻女子:姊妹~。 用掉:~钱。 名目繁复的:~名册(人员名册)。 犒赏的钱或物:~红。 某些细嫩的东西:蚕~。鱼~。 指妓女或与妓女有关的:~娘(妓女)。~魁。 〔~甲〕指六十岁,如“年逾~~。” 姓。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美』

《廣韻》《集韻》《韻會》𠀤無鄙切,音眯。 《說文》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給膳也。美與善同意。 《註》羊大則美,故从大。 《五經文字》从犬从火者,譌。 《詩·召南·甘棠序》美召伯也。 《疏》善者言美,惡者言刺。  又《廣韻》好色。 《詩·邶風》匪女之爲美。 《傳》非爲其徒說美色而已。  又《正韻》嘉也,好也。  又《韻補》叶明祕切。 《劉向·九歎》揚精華以眩耀兮,芬郁渥而成美。結桂樹之旖旎兮,紉荃蕙與辛夷。夷音異。 《玉篇》或作媺。

『女』

《唐韻》《正韻》尼呂切《集韻》《韻會》碾與切,𠀤茹上聲。 《博雅》女,如也。言如男子之敎,人之陽曰男,隂曰女。 《易·繫辭》坤道成女。 《詩·小雅》乃生女子,載寢之地,載衣之裼,載弄之瓦。 《禮·內則》女子生,設帨於門右。 《淮南子·地形訓》土地各以類生,澤氣生女。  又已嫁曰婦,未字曰女。 《禮·曾子問》嫁女之家,三夜不息燭,思相離也。  又星名。須女四星,主布帛,爲珍寶藏,一名婺女。十二月旦在北,二月旦中。  又織女三星,天女也,主苽果絲帛,𠀤見《星經》。  又水名。 《山海經》嶧臯之山,其水出焉,東流注于激女之水。  又𤣥女,九天妃也。黃帝與蚩尤戰,不勝,歸太山,遇一婦人,曰:吾所謂𤣥女者。見《𤣥女戰法》。  又金女,西王母也,厥姓緱氏,見《集仙錄》。  又靑女,霜神也,至秋三月地氣下藏,靑女乃出,以降霜雪,見《淮南子·天文訓》。  又奼女,丹汞也。河上奼女,得火則飛,見《參同契》。  又國名。女子國,在巫咸北。 《郭璞·圖贊》女子之國,浴于黃水。乃媷乃字,生男則死。  又東女國,女主號賔就。見《唐書·西域傳》。  又扶桑東千里有女國,其人容貌端正,身體有毛,見《通考》。  又姓。湯賢臣女鳩,女房,漢賢良女敦,晉大夫女叔寬。  又梵言阿摩,此言女,言母。蘇弗室利,此言善女。  又鸚䳇名雪衣女,見《漢武外傳》。鵲名神女,見《古今注》。蜆名縊女,見《爾雅·釋蟲》。螟蛉名戎女,見《毛詩·註疏》。  又《集韻》《韻會》𠀤忍與切。同汝,對我之稱。  又《廣韻》《集韻》《韻會》𠀤尼據切,茹去聲。以女妻人曰女。 《書·堯典》女于時。

『簪』

《廣韻》側吟切《集韻》《韻會》緇岑切《正韻》緇深切,𠀤音㻸。首筓也。 《釋名》簪,兓也,連冠于髮也。  又𣏽也,因形名之也。  又《廣韻》作含切《集韻》《韻會》《正韻》祖含切,𠀤音鐕。義同。  又疾也。 《易·豫卦》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 《疏》簪,疾也。以信待之,則羣朋合聚,而疾來也。  又《前漢·百官表》爵一級曰公士,二上造,三簪嫋裊。 《註》師古曰:以組帶馬曰裊。簪裊者,言飾此馬也。  又《集韻》子感切,音昝。《易》朋盍簪。王肅讀。  又徂官切。《易》朋盍簪。李鼎祚曰:簪舊讀作攢。 《集韻》或作𥸢、篸。

『花』

《唐韻》《集韻》《正韻》𠀤呼瓜切,音譁。 《正字通》草木之葩也。 《歐陽修·花品序》洛陽人稱花曰某花某花,稱牡丹則直曰花。  又地名。 《廣州志》南海縣有花田。  又姓。唐有花驚定。 《杜甫詩》成都猛將有花卿。 《通志·氏族略》宋有尚書郞花尹。  又《韻補》音訶。 《棗據詩》延首觀神州,廻晴盻曲阿。芳林挺修榦,一歲再三花。 《說文》本作華。榮也。从艸𠂹,鄭氏曰:𠂹,象華葉垂敷之形,亏象蔕萼也。 《唐韻古音》按花字,自南北朝以上不見于書,晉以下書中閒用花字,或是後人攺易。唯《後漢書·李諧·述身賦》曰:樹先春而動色,草迎歲而發花。  又云:肆雕章之腴旨,咀文藝之英華。花字與華𠀤用。而五經、諸子、楚辭、先秦、兩漢之書,皆古文相傳,凡華字未有攺爲花者。考太武帝始光二年三月初造新字千餘,頒之遠近,以爲楷式,如花字之比,得非造于魏晉以下之新字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