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作古


   作古:创始。由我创造。指不沿袭前人。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zì wǒ zuò gǔ
成语注音 ㄗˋ ㄨㄛˇ ㄗㄨㄛˋ ㄍㄨˇ
成语简拼 zwzg
感情色彩 褒义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英文 be the founder or originator of something
成语结构  紧缩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作古:创始。由我创造。指不沿袭前人。




成语示例


称太傅为宗衮,子建称孟德为家王,皆~。 清·平步青《霞外捃屑》卷五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唐·刘知己《史通?称谓》:“唯魏收远不师古,近非因俗,自我作故,无所宪章。”


成语典故

①谓不拘泥于前例,由自己创始。《唐大诏令集·亲享明堂制》: “时既沿革,莫或相遵;自我作古,用适于时。”②谓不顾事理,以开创者自居。清叶燮《原诗·外篇下》: “苟乖于理、事、情,是谓不通。不通则杜撰,杜撰则断然不可。苟不然者,自我作古,何不可之有? ” 参见:○丹楹刻桷 见“自我作故”。沈从文《谈写字二》:“书画到宋代后,有了极大变化,说坏处是去传统标准日远,说特色是敢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本人,己身:~己。~家。~身。~白。~满。~诩。~馁。~重(zhòng )。~尊。~谦。~觉(jué )。~疚。~学。~圆其说。~惭形秽。~强不息。 从,由:~从。~古以来。 当然:~然。~不待言。~生~灭。放任~流。 假如:~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

自称,自己,亦指自己一方:~们。~见(我自己的看法)。~辈。~侪(我们)。自~。~盈彼竭。

起,兴起,现在起:振~。枪声大~。 从事,做工:工~。~息。~业。 举行,进行:~别(分别)。~乱。~案。~战。~报告。 干出,做出,表现出,制造出:~恶(è)。~弊。~梗。~祟。~态。~色。~为。~难。~奸犯科(为非作歹,触犯法令)。 当成,充当:~罢。~保。~伐(做媒人)。~壁上观(人家交战,自己站在营垒上看,喻坐观别人成败)。 创造:创~。写~。~曲。~者。 文艺方面的成品:~品。不朽之~。 同“做”。 旧时手工业制造加工的场所:~坊。 从事某种活动:~揖。~弄。~死。

时代久远的,过去的,与“今”相对:~代。~稀(人七十岁的代称,源于杜甫《曲江》“人生七十古来稀”)。~典。~风。~训。~道(a.指古代的道理;b.古朴;c.古老的道路)。 古体诗的简称:五~(五言古诗)。七~(七言古诗)。 姓。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自』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疾二切,音字。 《玉篇》由也。 《集韻》從也。 《易·需卦》自我致寇,敬愼不敗也。 《疏》自,由也。 《書·湯誥》王歸自克夏,至于亳。 《詩·召南》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傳》自,從也。  又《玉篇》率也。  又《廣韻》用也。 《書·臯陶謨》天秩有禮,自我五禮,有庸哉。 《傳》自,用也。 《詩·周頌》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斤斤其明。 《傳》自彼成康,用彼成安之道也。 《古義》自彼者,近數昔日之辭。  又自然,無勉强也。 《世說新語》絲不如竹,竹不如肉,漸近自然。  又《集韻》己也。 《正韻》躬親也。 《易·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彊不息。  又《五音集韻》古文鼻字。註詳部首。◎按說文作鼻本字。 《唐韻》父二切《集韻》《韻會》毗至切《正韻》毗意切,𠀤音紕。 《說文》鼻,引气自畀也。 《釋名》鼻,嘒也。出氣嘒嘒也。 《管子·水地篇》𦜉發爲鼻。 《白虎通》鼻者,肺之使。  又《揚子·方言》鼻,始也。獸初生謂之鼻,人初生謂之首。梁益閒謂鼻爲初,或謂之祖。祖,居也。  又人之胚胎,鼻先受形,故謂始祖爲鼻祖。 《揚雄·反騷》或鼻祖於汾隅。  又獵人穿獸鼻曰鼻。猶持弓曰手弓。 《張衡·西京賦》鼻赤象,圈巨狿。  又炊鼻,地名。 《左傳·昭二十六年》師及齊師戰於炊鼻。 《杜註》炊鼻,魯地。  又有鼻,國名。在永州營道縣北。 《前漢·昌邑哀王傳》舜封象於有鼻。 《師古註》有鼻在零陵。 《孟子》作有庳。  又鼻息,西方國名。見《風俗通》。  又《後漢·杜篤傳》共川鼻飮之國。 《註》相習以鼻飮也。  又反鼻,蝮蛇別名。  又類鼻,草名。生田中,葉如天名精。 《李時珍曰》卽豨薟。  又《內典》阿鼻,此曰無閒。 从自从畀。俗从白,非。

『我』

《唐韻》五可切《集韻》《韻會》語可切,𠀤俄上聲。 《說文》施身自謂也。 《廣韻》已稱也。  又稱父母國曰我,親之之詞。 《春秋·隱八年》我人祊。  又姓。古賢人,著書名我子。  又《說文》或說我,頃頓也。○按頃頓,義與俄同。然字書從無作俄音者,存考。  又《韻補》叶與之切,音台。 《揚子·太𤣥經》出我入我,吉凶之魁。 《註》我音如台小子之台。  又叶阮古切,音五。 《張衡·鮑德誄》業業學徒,童蒙求我。濟濟京河,實爲西魯。𢦐,篆文我。

『作』

《唐韻》則洛切《集韻》《韻會》《正韻》卽各切,𠀤臧入聲。興起也。 《易·乾卦》聖人作而萬物覩。 《書·堯典》平秩東作。  又振也。 《書·康誥》作新民。  又造也。 《禮·樂記》作者之謂聖。 《詩·鄘風》定之方中,作于楚宮。  又爲也。 《詩·鄭風》敝予又改作兮。  又始也。 《詩·魯頌》思馬斯作。  又坐作。 《周禮·夏官》大司馬敎坐作進退之節。  又將作,秦官名。 《前漢·百官表》秩二千石,掌宮室。  又作猶斮也。 《禮·內則》魚曰作之。 《註》謂削其鱗。  又汨作,逸書篇名。  又姓。漢涿郡太守作顯。  又與詛同。怨謗也。 《詩·大雅》侯作侯祝。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子賀切,音佐。 《後漢·廉范傳》廉叔度,來何暮,不禁火,民夜作,昔無襦,今五袴。 《韓愈詩》非閣復非船,可居兼可過。君去問方橋,方橋如此作。今方音作讀佐。俗用做。  又《韻補》叶總古切,音阻。 《韓愈·處州孔子廟𥓓》惟此廟學,鄴侯所作。厥初庳下,神不以宇。  又叶子悉切,音卽。 《擊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𨻰琳·客難》太王築室,百堵俱作。西伯營臺,功不浹日。 《集韻》作古作𢓓。註詳人部五畫。

『古』

《唐韻》《集韻》公戸切《韻會》果五切《正韻》公土切,𠀤音鼓。 《爾雅·釋詁》古,故也。 《說文》从十,口。識前言者也。 《徐鉉曰》十口所傳,是前言也。 《玉篇》久也,始也。 《書·堯典》曰若稽古帝堯。 《詩·邶風》逝不古處。 《前漢·藝文志》世歷三古。 《孟康曰》伏羲上古,文王中古,孔子下古。  又《禮·祭義》以祀天地、山川、社稷、先古。 《註》先古,謂先祖也。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輪已庳,則於馬終古登阤也。 《註》終古,猶言常也。  又賁古,縣名。 《前漢·地理志》益州郡賁古縣。  又姓。 《廣韻》周太王從邠適岐,稱古公,其後氏焉。漢有古初,蜀志有廣漢功曹古牧,北魏有古弼。  又草名。 《爾雅·釋草》紅蘢古。 《註》俗呼紅草爲蘢鼓,語轉耳。  又《集韻》古暮切,音顧。亦作故,義同。 《劉向·九歎》興離騷之微文兮,兾靈修之壹悟。還余車于南郢兮,復姓軌于初古。  又《字彙補》溪姑切,音枯。古成氏,複姓。漢廣漢太守古成雲。後秦古成詵,以文章參樞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