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掘坟墓


   掘:挖。自己给自己挖掘坟墓。比喻自己为自己的失败或灭亡准备了条件。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zì jué fén mù
成语注音 ㄗˋ ㄐㄩㄝˊ ㄈㄣˊ ㄇㄨˋ
成语正音 “掘”,不能读作“qū”。
成语简拼 zjfm
感情色彩 贬义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自掘墳墓
成语英文 dig one's own grave
成语俄文 рыть себé могилу(хоронить самого себя)
成语结构  主谓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掘:挖。自己给自己挖掘坟墓。比喻自己为自己的失败或灭亡准备了条件。



反义词



成语示例


蒋介石独裁、专制,其结果是自掘坟墓。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晋 葛洪《神仙传》:“便一一以手裂坏之,又画作一大人,掘地埋之,便径去。”


成语典故

掘:挖、刨。自己为自己挖掘坟墓。《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裴松之注引葛洪《神仙传》:“先主欲伐吴,遣人迎意其。意其到,先主礼敬之,问以吉凶。意其不答而求纸笔,画作兵马器仗数十纸已,便一一以手裂坏之,又画作一大人,掘地埋之,便径去。先主大不喜。而自出军征吴,大败还,忿耻发病死,众人乃知其意。其画作大人而埋之者,即是言先主死意。”后以“自掘坟墓”比喻自己走上绝路。王统照《假英雄主义与牛角尖》:“难道以文化自诩的人群,就永无声响地随着这些‘假英雄’主义的符咒,向牛角尖中自掘坟墓?” 主谓 自己为自己挖掘坟墓。形容自己的行径让自己灭亡。语本《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裴松之注引晋·葛洪《神仙传》:“先主欲伐吴,遣人迎意其。意其到,先主礼敬之,问以吉凶。意其不答而求纸笔,画作兵马器仗数十纸已,便一一以手裂坏之,又画作一大人,掘地埋之,便径去。先主大不喜。而自出军征吴,大败还,忿耻发病死,众人乃知其意。其画作大人而埋之者,即是言先主死意。”黎宇、箴躬《世界文学名著创作始末》:“人民都希望暴君倒台,英雄胜利;而暴君的反动统治终将产生否定其自身的力量,~。”△贬义。多用于描写自己的行为导致自己灭亡。→自取灭亡 ?自求多福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本人,己身:~己。~家。~身。~白。~满。~诩。~馁。~重(zhòng )。~尊。~谦。~觉(jué )。~疚。~学。~圆其说。~惭形秽。~强不息。 从,由:~从。~古以来。 当然:~然。~不待言。~生~灭。放任~流。 假如:~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

刨,挖:~土。~井。~进。发~。挖~。 古同“崛”,崛起。 古同“倔”,倔强。

埋葬死人筑起的土堆:~墓。~地。~冢。~茔(坟地,坟墓)。 水边高地:汶~。 大:~首。~烛。 古代的典籍:~典。~籍。

埋葬死人的地方:~穴。~地。~园。~道。~碑。坟~。~志铭。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自』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疾二切,音字。 《玉篇》由也。 《集韻》從也。 《易·需卦》自我致寇,敬愼不敗也。 《疏》自,由也。 《書·湯誥》王歸自克夏,至于亳。 《詩·召南》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傳》自,從也。  又《玉篇》率也。  又《廣韻》用也。 《書·臯陶謨》天秩有禮,自我五禮,有庸哉。 《傳》自,用也。 《詩·周頌》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斤斤其明。 《傳》自彼成康,用彼成安之道也。 《古義》自彼者,近數昔日之辭。  又自然,無勉强也。 《世說新語》絲不如竹,竹不如肉,漸近自然。  又《集韻》己也。 《正韻》躬親也。 《易·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彊不息。  又《五音集韻》古文鼻字。註詳部首。◎按說文作鼻本字。 《唐韻》父二切《集韻》《韻會》毗至切《正韻》毗意切,𠀤音紕。 《說文》鼻,引气自畀也。 《釋名》鼻,嘒也。出氣嘒嘒也。 《管子·水地篇》𦜉發爲鼻。 《白虎通》鼻者,肺之使。  又《揚子·方言》鼻,始也。獸初生謂之鼻,人初生謂之首。梁益閒謂鼻爲初,或謂之祖。祖,居也。  又人之胚胎,鼻先受形,故謂始祖爲鼻祖。 《揚雄·反騷》或鼻祖於汾隅。  又獵人穿獸鼻曰鼻。猶持弓曰手弓。 《張衡·西京賦》鼻赤象,圈巨狿。  又炊鼻,地名。 《左傳·昭二十六年》師及齊師戰於炊鼻。 《杜註》炊鼻,魯地。  又有鼻,國名。在永州營道縣北。 《前漢·昌邑哀王傳》舜封象於有鼻。 《師古註》有鼻在零陵。 《孟子》作有庳。  又鼻息,西方國名。見《風俗通》。  又《後漢·杜篤傳》共川鼻飮之國。 《註》相習以鼻飮也。  又反鼻,蝮蛇別名。  又類鼻,草名。生田中,葉如天名精。 《李時珍曰》卽豨薟。  又《內典》阿鼻,此曰無閒。 从自从畀。俗从白,非。

『掘』

《唐韻》衢勿切《集韻》《韻會》《正韻》渠勿切,𠀤音倔。 《說文》搰也。 《孟子》有爲者辟若掘井。  又與堀通。突也。 《詩·曹風》蜉蝣掘閱。 《疏》此蟲土裏化生,其掘地而出,形容鮮閱也。  又特起貌。 《揚雄·甘泉賦》洪臺掘其獨出兮。 《註》亦作崛 又盡也。 《揚子·太玄經》掘變極物窮情。 《註》盡變動之事,以窮萬物之情也。  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其月切,音橜。穿也。 《易·繫辭》掘地爲臼。  又或作闕。 《左傳·隱元年》闕地及泉。  又《集韻》胡骨切,音鶻。義同。  又苦骨切,音窟。揚也。  又與窟通。 《戰國策》蘇秦,特窮巷掘門桑戸棬樞之士耳。 《註》掘即窟。古字通。  又《韻會》《正韻》𠀤五忽切。與兀通。 《莊子·田子方》掘若槁木,似遺物離人而立於獨也。  又《韻補》叶敕律切,音黜。 《韓愈詩》遺我一言重,跽受惕齊栗。辭慳義卓闊,呀豁疾掊掘。  又《史記·貨殖傳》田農掘業。 《註》徐廣曰:古拙字亦作掘。或作撅。  又作𢪏。

『墓』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莫故切,音暮。 《說文》丘也。 《鄭玄曰》冢塋之地,孝子所思慕之處。 《禮·檀弓》古不修墓。  又易墓非古也。 《王制》墓地不請。 《周禮·春官》墓大夫掌凡邦墓之地域,爲之圖,令國民族葬。凡爭墓地,聽其獄訟,帥其屬而巡墓厲。 《註》墓厲,謂塋限遮列之處。庶人不封不樹,故不言冢而云墓。  又《揚子·方言》凡葬,無墳謂之墓,有墳謂之塋。故檀弓云:墓而不墳。  又平曰墓、封曰冢、高曰墳。  又北谷曰墓。 《史記·封禪書》西方神明之墓。  又《集韻》䝉晡切,音模。 《前漢·班固敘傳》陵不崇墓。 《註》墓音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