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本逐末


   抛弃根本的;而在小事上下功夫。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shě běn zhú mò
成语注音 ㄕㄜˇ ㄅㄣˇ ㄓㄨˊ ㄇㄛˋ
成语正音 “舍”,不能读作“shè”。
成语简拼 sbzm
感情色彩 贬义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捨本逐末
成语英文 attend to trifles to the neglect of essentialf
成语法文 négliger l'essentiel pour s'attacher à l'accessoire
成语俄文 забывáть о глáвном и гиáться за чáстностями
成语日文 根本を捨てて,末節を求(もと)める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抛弃根本的;而在小事上下功夫。




成语示例


写文章只追求形式而不注重内容,那是舍本逐末。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上农》:“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其产约则轻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


成语典故

战国时代,齐国为了和赵国加强外交关系,就派使臣访问赵威后。赵威后接过使臣的献礼,还没打开信,就先问使臣说:“贵国的情形怎么样了?庄稼好吗?人民好吗?还有你们的君王也好吗?”使臣听了,心里很不高兴,就回答说:“我是奉君王之命来问候你的,你不问我们君王的情形,却先问庄稼和人民,这样未免先贱后贵了吧!”赵威后笑着说:“你的观念错了,想想看,没有庄稼,哪会有人民呢?没有人民,又哪来的国君呢?难道要先舍根本去问末节的事吗?”   “舍根本,问末事”这句话就被后人引申为舍本逐末,也就是没有注重根本,先注重不重要的事情。“舍本逐末”的意义和“舍本问末”有点不同,逐末是专门追逐微小的利益,就像商人做生意,不去注意投资的数量,反而先计算微小的利益,结果为了微小的利润,损失了很大的投资。其实,这句成语是讽刺那些短视的人,不从远大的将来打算,却斤斤计较眼前的利益,结果因小失大,得不偿失。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居住的房子:宿~。旅~。校~。 居住,休息:~于山麓。 谦辞,多指亲属中比自己年纪小或辈分低的:~弟。~侄。~亲。 古代行军一宿或三十里为一舍:退避三~(喻对人让步)。 姓。

草木的根:~草(泛指中药)。无~之木。 事物的根源,与“末”相对:~末(头尾;始终)。根~(根源;彻底;本质上)。 草的茎,树的干:草~植物。 中心的,主要的:~部。~体。 原来:~来。~领。 自己这方面的:~国。~身。~位。~分(fèn )。

强迫离开:~客令。放~。驱~。 依照先后次序,一一挨着:~步。~个。~渐。~年。~一。 追赶:~鹿(喻争夺天下)。角(jué)~(争相取胜)。追~。笑~颜开。

尖端,梢:~梢。~端。秋毫之~(毫毛尖端)。 最后,终了:~了(liǎo )。~尾。~日。~代。穷途~路。 非根本的,次要的,差一等的:~业。~技。舍本逐~。 碎屑:~子。碎~。 传统戏剧角色名,一般扮演中年以上男子:正~。副~。外~。~本(以男角主唱的杂剧)。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舍』

《廣韻》始夜切《集韻》《韻會》《正韻》式夜切,𠀤音赦。 《說文》市居曰舍。 《釋名》舍,於中舍息也。 《禮·曲禮》將適舍,求毋固。 《註》謂行而就人館。 《疏》適,猶往也。舍,主人家也。 《周禮·天官·宮正》以時此宮中之官府,次舍之衆寡。 《註》次謂吏直宿,若今部署諸廬者。舍,其所居寺。 《前漢·高祖紀》高祖適從旁舍來。  又《王莽傳》里區謁舍。 《註》不宿客之舍爲里區,宿客者曰謁舍。  又息也。 《詩·小雅》爾之安行,亦不遑舍。 《箋》女可安行乎,則何不暇舍息乎。 《前漢·高祖紀》遂西入咸陽,欲止宮休舍。 《註》師古曰:舍,息也,於殿中休息也。  又日行有次舍。 《淮南子·天文訓》日入於虞淵之汜,曙於蒙谷之浦。行九州七舍。 《郭璞·遊仙詩》迴日向三舍。 《註》二十八宿,一宿爲一舍。  又師行一宿爲舍。 《增韻》又三十五里爲一舍。 《左傳·僖二十三年》晉楚治兵,遇於中原,其辟君三舍。 《註》一舍三十里。  又《釋典》一俱廬舍。 《註》四里爲一俱廬舍。一里三百六十步,一俱廬舍計一千四百四十步。  又止也。 《禮·月令》仲春之月,是月也,耕者少舍。 《註》舍,猶止也。 《管子·四稱篇》良臣不使,讒賊是舍。 《註》舍,止也,謂止讒賊於其旁,與之近也。  又廢也,罷也。 《易·乾卦》見龍在田,時舍也。 《左傳·昭五年》舍中軍,𤰞公室也。 《註》罷中軍。  又厝也。 《戰國策》王不如舍需於側,以稽二人者之所爲。 《註》舍,猶厝也。  又施也。 《左傳·宣十二年》老有加惠,旅有施舍。  又《昭十三年》施舍不倦。 《註》施舍,猶言布恩德。  又官名。 《周禮·天官·掌舍》掌王之會同之舍。  又《地官》舍人。 《註》舍,猶宮也。主平宮中用穀者也。師古曰:舍人,親近左右之通稱,後遂爲私屬官號。  又處也。 《詩·鄭風》彼其之子,舍命不渝。 《箋》舍,猶處也。 《釋文》舍,音赭。王云:受也。  又除也。 《詩·小雅》舍彼有罪。 《傳》舍,除也。  又釋也。 《詩·小雅》不失其馳,舍矢如破。  又《大雅》舍矢旣均。 《箋》舍之言釋也。  又中也。 《禮·射義》射之爲言者,繹也,或曰舍也。 《疏》舍,中也。  又舍匿。 《前漢·淮南王傳》舍匿者,論皆有法。 《註》謂容止藏隱也。  又與赦通。 《前漢·朱博傳》姦以事君,常𠛬不舍。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始野切,音捨。止息也,廢也,置也。 《論語》不舍晝夜。 《書·湯誓》舍我穡事,而割正夏。 《釋文》舍,音捨,廢也。 《左傳·昭四年》使杜洩舍路。 《註》舍,置也。 《釋文》舍,音捨。  又《五音集韻》悉姐切,音寫。 《揚子·方言》發挩舍車。  又《集韻》始隻切《正韻》施隻切。𠀤與釋同。 《周禮·春官·大胥》春入學,舍采合舞。 《註》舍卽釋也。采讀爲菜。始入學,必釋菜,禮先師也。 《釋文》舍音釋。 《管子·五輔篇》是故上必寬裕,而有解舍。 《註》解,放也。舍,免也。 《釋文》舍,同釋。  又《韻補》叶舂遇切,音戍。 《屈原·離騷》余固知謇謇之爲患兮,忍而不能舍也。指九天以爲正兮,夫惟靈修之故也。  又叶始賀切。 《白居易·效淵明體詩》所以隂雨中,經旬不出舍。始悟獨住人,心安時亦過。 《唐韻》書冶切《集韻》《韻會》《正韻》始野切,𠀤赦上聲。 《說文》釋也。 《正韻》弃也。 《宋書·殷淳傳》愛好文義,未嘗違捨。  又姓。明洪武中,稅課大使捨敬。 經典省作舍。

『本』

《唐韻》《正韻》布忖切《集韻》《韻會》補衮切,𠀤奔上聲。 《說文》木下曰本。从木,一在其下,草木之根柢也。 《左傳·昭元年》木水之有本原。 《班固·西都賦》元元本本,殫見洽聞。  又《玉篇》始也。  又《廣韻》舊也,下也。 《禮·禮器》反本修古,不忘其初。 《爾雅·釋器疏》柢本也,凡物之本,必在底下。  又《左傳註》豫爲後地曰張本。  又《曲禮》韭曰豐本,菖蒲根曰昌本。  又《集韻》《類篇》𠀤逋昆切。同奔。喻德宣譽曰本走。  又叶方典切,音匾。 《班婕妤·擣素賦》調非常律,聲無定本。或連躍而更投,或暫舒而常斂。 《字學三正》古文本字。○按《集韻》本,古文作𡴩。下从三口。

『逐』

《唐韻》《正韻》直六切《集韻》《韻會》仲六切,𠀤音軸。 《說文》追也。 《左傳·隱九年》祝𣅧逐之。  又《隱十一年》子都拔戟以逐之。  又《廣韻》驅也。 《正韻》斥也,放也。 《史記·李斯傳》非秦者去,爲客者逐。  又《管仲傳》三仕三見逐。  又《玉篇》競也。 《左傳·昭元年》自無令王諸侯逐進。 《後漢·趙壹傳》捷懾逐物,日富月昌。  又《正韻》逐逐,篤實也。  又馳貌。 《易·頤卦》其欲逐逐。  又日逐,地名。 《前漢·宣帝紀》迎日逐,破車師。  又《集韻》《韻會》𠀤亭歷切,音迪。 《易》其欲逐逐。 《蘇林》音迪。  又《字彙補》同門切。與豚同。 《山海經》苦山有獸焉,名曰山膏,其狀如逐。  又《集韻》直祐切,音胄。奔也。 《山海經》夸父與日逐。 《字彙補》古文逐字。註詳辵部七畫。

『末』

《唐韻》《集韻》莫撥切《韻會》莫曷切《正韻》莫葛切,𠀤瞞入聲。 《說文》木上曰末。从木,一在其上,謂木杪也。 《禮·曲禮》獻杖者執。末《玉篇》端也,顚也,盡也。 《廣韻》無也,弱也,遠也。  又終也。 《書·立政》我則末惟成德之彥。  又勿也。 《禮·文王世子》命膳宰曰:末有原。  又薄也。 《左傳·昭十四年》三數叔魚之惡,不爲末減。  又四肢曰末。 《左傳·昭元年》風淫末疾。  又商賈曰末。 《史記·秦琅邪頌》上農除末,黔首是富。  又太末,縣名。 《前漢·地理志》屬會稽郡。  又且末,國名。見《前漢·西域傳》。  又山名。 《山海經》末山多赤金。  又姓。 《統譜》秣陵之後改爲末氏。  又《集韻》《正韻》莫狄切,音覓。 《荀子·禮論篇》絲末。 《註》與幦同。  又叶莫結切,音蔑。 《屈原·九歌》桂櫂兮蘭枻,𣂪冰兮積雪。采薛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  又叶沒各切,音莫。 《蘇轍·偶作詩》重門閉不開,鳴鳥相呼樂。晨暉轉簾影,微風響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