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留残喘


   苟:苟且,勉强;残喘:临死前的喘息。勉强拖延一口没断的气。比喻勉强维持生存。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gǒu liú cán chuǎn
成语注音 ㄍㄡˇ ㄌ一ㄡˊ ㄘㄢˊ ㄔㄨㄢˇ
成语简拼 glcc
感情色彩 贬义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英文 prolong one's last gasp
成语结构  动宾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苟:苟且,勉强;残喘:临死前的喘息。勉强拖延一口没断的气。比喻勉强维持生存。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元·高明《琵琶记·蔡婆埋冤五娘》:“奴家自把细米皮糠逼逻吃,苟留残喘。”


成语典故

见“苟延残息”。元·高明《琵琶记·蔡婆埋冤五娘》:“奴家自把细米皮糠逼逻吃,~。”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姑且,暂且:~安。~延残喘。~且。 马虎,随便:~得。~合。不敢~同。 如果,假使:~非其人。“~富贵,无相忘”。 姓。

停止在某一个地方:停~。~学。~任。~级。~步。~守。~驻。 注意力放在上面:~心。~神。~意。 不忍舍弃,不忍离去:~连。~恋。 不使离开:~客。~宿。挽~。拘~。 接受:收~。 保存:保~。~存。~别。~念。~后路。

急促地呼吸:~气。~息。~咳。苟延残~。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留』

《正字通》俗畱字。

『喘』

《唐韻》昌沇切《集韻》《韻會》《正韻》尺兗切,𠀤音舛。 《說文》疾息也。 《廣韻》喘息。 《史記·倉公傳》令人喘逆氣不能食。 《前漢·王褒傳》匈喘膚汗。 《揚子·方言》譴喘,轉也。 《集韻》或作歂。  又《正韻》微言。 《荀子·臣道篇》喘而言。  又或作端。 《荀子·勸學篇》端而言。 《註》端讀爲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