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马轻肥


   穿着轻暖的皮袍,坐着由肥马驾的车。形容生活的豪华。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yī mǎ qīng féi
成语注音 一 ㄇㄚˇ ㄑ一ㄥ ㄈㄟˊ
成语简拼 ymqf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衣馬輕肥
成语结构  主谓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穿着轻暖的皮袍,坐着由肥马驾的车。形容生活的豪华。



成语示例


儿子从宦者,有人来云:贫乏不能存,此是好消息;若闻赀货充足,衣马轻肥,此是恶消息。宋 孔平仲《续世说 贤媛》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语出《论语 雍也》:“乘肥马,衣轻裘。”唐 杜甫《秋兴》诗之三:“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成语典故

源见“乘肥衣轻”。穿着轻暖的皮袍,坐着由肥马驾的车。形容生活的奢华。唐 杜甫《秋兴》诗之三:“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宋 孔平仲《续世说.贤媛》:“儿子从宦者,有人来云:贫乏不能存,此是好消息;若闻资货充足,衣马轻肥,此是恶消息。” 见“乘肥衣轻”。宋·孔平仲《续世说·贤媛》:“儿子从宦者,有人来云:贫乏不能存,此是好消息;若闻赀货充足,~,此是恶消息。”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人穿在身上用以蔽体的东西:~服。~着(zhuó)。~冠。~架。~锦还(huān)乡。 披或包在物体外面的东西:炮~。糖~。肠~。 姓。

分量小,与“重(zhòng )”相对:~重。~型。~便(biàn )。~于鸿毛。~尘栖弱草(喻人生渺小短暂)。 程度浅,数量少:年~。工作~。 用力小:~放。~声。~闲。~描淡写。 负载少,装备简省:~装。~骑。~锐(轻装的精锐部队)。 认为容易,不以为重要:~视。~蔑。~生。 随便,不庄重:~率(shuài)。~佻。~浮。

含脂肪多的,与“瘦”相对:~肉。~胖。~缺(指收入多的官职)。~硕(a.大而肥胖;b.果实大而饱满)。~马轻裘。 土质含养分多的:~沃。~美(a.肥沃;b.肥壮、丰美)。 能增加田地养分的东西(如粪、豆饼、化学配合剂等):~料。~力。 使田地增加养分:~田。 指衣服鞋袜等宽大,与“瘦”相对:~大。~瘦儿。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衣』

《唐韻》《集韻》《韻會》𠀤於希切,音依。 《說文》上曰衣,下曰裳。 《世本》胡曹作衣。黃帝時人。 《白虎通》衣者,隱也。 《釋名》衣,依也。人所以依以庇寒暑也。 《玉篇》所以形軀依也。 《類篇》象覆二人之形。 《易·繫辭》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 《禮·玉藻》衣,正色。裳,閒色。 《傅𤣥·衣銘》衣服從其儀,君子德也。衣以飾外,德以飾內。  又絲衣,祭服也。 《詩·周額》絲衣其紑。  又《博雅》寢衣,衾,𩏩服也。  又《釋名》中衣,言在外小衣之外,大衣之中也。  又心衣,抱腹而施鉤肩,鉤肩之閒施一襠,以養心也。  又面衣。 《晉書·惠帝紀》尚書高光進面衣。  又耳衣。 《唐·邊塞曲》金縫耳衣寒。  又綴衣,掌衣服官名。 《書·立政》王左右常伯、常任、準人、綴衣、虎賁。  又白衣,未仕之稱。 《後漢·崔駰傳》憲諫以爲不宜與白衣會。  又牛衣,編亂麻爲之。卽今俗呼爲龍具者。 《前漢·王章傳》章疾病,無被,臥牛衣中。  又垣衣,苔也。 《王融詩》垣衣不可裳。  又姓。 《通志·氏族略》見《姓苑》。 《正字通》明有衣勉仁、衣祐。  又人名。 《高士傳》被衣,堯時人。蒲衣,舜時人。  又靑衣,地名。 《史記·彭越傳》處蜀靑衣。 《註》今爲臨卭。  又借服膺意。 《書·康誥》紹聞衣德言。  又《唐韻》於旣切,讀去聲。服之也。 《玉篇》以衣被人也。 《增韻》著衣也。 《晏子·雜下篇》衣十升之布。 《前漢·東方朔傳》身衣弋綈。  又《韻補》於斤切。齊人言衣聲如殷,今姓有衣者,殷之謂歟。 一作㐆。 《通志·六書略》卽衣字,从向、身。

『肥』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符非切,音腓。 《說文》多肉也。从肉从卪,會意。 《徐曰》肉不可過多,故从卪寓戒。 《禮·禮運》安之以樂,而不達于順,猶食而弗肥也。  又《博雅》肥,盛也。  又《廣韻》肥腯。 《蔡邕·獨斷》凡祭宗廟禮,牲之別名,豚曰腯肥。 《詩·小雅》旣有肥牡,以速諸舅。 《左傳·桓六年》博碩肥腯。  又田有肥瘠。 《書·禹貢厥田惟中中傳》田之高下肥瘠。九州之中爲第五。  又馬亦稱肥。 《前漢·食貨志》冠蓋相望,乗堅策肥。  又饒裕也。 《易·遯卦》上九肥遯。 《疏》肥,饒裕也。  又幡名。 《吳語》建肥胡。 《註》肥胡,幡名。  又鳥名。 《山海經》英山有鳥焉,其名曰肥遺。  又蛇名。 《山海經》太華之山有蛇焉,名曰肥𧔥。 《註》肥,𧔥,皆毒蟲也。  又水之初出同流者名肥。 《爾雅·釋水》歸異出同流,肥。 《疏》謂小水支分歸入大海則異,其泉源初出,則同流者名肥。  又水名。 《詩·衞風》我思肥泉。 《疏》肥泉,是衞水也。  又地名。 《前漢·地理志》合肥。 《註》屬九江郡。應劭曰:夏水出父城東南,至此與淮合,故曰合肥。  又縣名。 《史記·高祖功臣年表》肥如侯蔡寅。 《註》肥如,縣名,屬遼西。  又國名。 《左傳·昭十二年》秋八月壬午滅肥。 《註》肥,白狄也。  又姓。 《史記·趙世家》先問先王貴臣肥義。  又人名。季康子名肥。見《左傳·哀三年》。  又《集韻》補美切,音秕。薄也。 《列子·黃帝篇》口所偏肥,晉國黜之。 《註》薄也。  又水名。肥者,通作淝。 《詩·衞風》我思肥泉。 《釋文》肥,或作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