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漏订讹


   补:补充,填满;讹:错误。补充缺漏,订正错误。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bǔ lòu dìng é
成语注音 ㄅㄨˇ ㄌㄡˋ ㄉ一ㄥˋ ㄜˊ
成语简拼 blde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近代
成语繁体 補漏訂訛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补:补充,填满;讹:错误。补充缺漏,订正错误。


近义词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清·叶廷琯《吹网录·钞辑史记正义》:“王板《史记》之外,并博考他书所引,为之补漏订讹,手钞成帖。”


成语典故

补充缺漏,订正错误。清 叶廷琯《吹网录.钞辑史记正义》:“王板《史记》之外,并博考他书所引,为之补漏订讹,手钞成帙。于是守节所箸,灿然复为完书。” 并列 补充缺漏,纠正错误。清·叶廷琯《吹网录·钞辑史记正义》:“王板《史记》之外,并博考他书所引,为之~,手钞成帙。于是守节所箸,灿然复为完书。”△多用于修订书籍方面。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把残破的东西加上材料修理完整:缝~。~葺。亡羊~牢。 把缺少的东西充实起来或添上:弥~。~充。贴~。~习。滋~。 益处:不无小~。于事无~。

物体由孔或缝透过:壶里的水~光了。~风。渗~。~泄(❶水、光等流出或透出;❷泄露)。~电(跑电)。 泄露:走~消息。~底(泄露内情)。透~。 脱逃或无意放过:疏~。遗~。挂一~万。~网之鱼。 〔~壶〕古代计时器,铜制有孔,可以滴水或漏沙,有刻度标志以计时间。简称“漏”,如“铜壶滴~”(亦称“铜壶刻漏”),“~尽更深”。 中医指某些流出脓血黏液的病:崩~(子宫大量出血的病)。痔~。

改正,修改:~正。考~。校(jiào )~。修~。 约定,立(契约):~立。~购。~约。 用线、铁丝、书钉把书页、纸张连在一起:装~。 制定:~计划。 评议:“两刃相割,利钝乃知;二论相~,是非乃见”。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漏』

《唐韻》靈𠋫切《集韻》《韻會》《正韻》郎豆切,𠀤音陋。滲漏也。 《說文》漏以銅壷受水,刻節畫,夜百刻。亦取漏下之義。 《周禮·夏官》挈壷氏,掌漏刻之官。  又泄也。 《左傳·僖四年》齊寺人貂始漏師于多魚。 《疏》言漏洩師之密謀也。  又遺失也。 《荀子·脩身篇》易忘曰漏。  又《爾雅·釋宮》西北隅謂之屋漏。 《詩·大雅》尚不愧于屋漏。 《箋》漏,隱也。  又竅也。 《白虎通·聖人篇》禹耳三漏,是謂大通。  又穿也。 《淮南子·泰族訓》朱絃漏越。 《註》漏穿越琴瑟兩頭也。  又德澤下究也。 《前漢·吾丘壽王傳》天下漏泉。 《註》言潤澤下霑,如屋之漏。  又江名。 《水經注》楡水東逕漏江縣伏流山下,復出蝮口,謂之漏江。  又井名。漏井,所以受水潦者。見《周禮·地官·鄭註》。  又《正韻》盧侯切,音樓。 《禮·內則》馬黑脊而般臂漏。 《周禮》作螻。 《註》漏當爲螻。言如螻蛄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