躲灾避难


   躲:逃避;避:避开。闪躲与逃避灾难。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duǒ zāi bì nàn
成语注音 ㄉㄨㄛˇ ㄗㄞ ㄅ一ˋ ㄋㄢˋ
成语简拼 dzbn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英文 avoid the coming trouble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躲:逃避;避:避开。闪躲与逃避灾难。


成语示例


姜树茂《渔岛怒潮》第三章:“带着红布吉利,能躲灾避难,快过来缝上!”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八回:“今日权且去沧州躲灾避难,早晚天可怜见,放你回来时,依旧夫妻完聚。”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隐藏;退让:~藏。~避。~让。~难(nàn )。~车。~开。~闪。

水、火、荒旱等所造成的祸害:水~。火~。~难(nàn )。~害。~患。 个人的不幸遭遇:招~惹祸。幸~乐祸。破财消~。

躲,设法躲开:~雨。~暑。~世。~讳。回~。~重就轻。~世绝俗。 防止:~免。~孕。~嫌。~雷针。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躲』

《字彙》同躱。

『避』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毗義切,音鼻。 《玉篇》迴避也。 《史記·藺相如傳》望見廉頗,引車避匿。 《前漢·王吉傳》敘:避而入商雒深山。 《後漢·郅惲傳》避地敎授。 《註》隱遁也。  又《正韻》通作辟。 《論語》辟世、辟地、辟言、辟色,俱作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