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这个村,没这个店


   比喻机会难得,机不可失。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guò le zhè gè cūn,méi zhè gè diàn
成语注音 ㄍㄨㄛˋ ˙ㄌㄜ ㄓㄜˋ ㄍㄜˋ ㄘㄨㄣ,ㄇㄟˊ ㄓㄜˋ ㄍㄜˋ ㄉ一ㄢˋ
成语简拼 glzgczgd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近代
成语结构  复句式
成语字数  9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比喻机会难得,机不可失。


成语示例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九回:“况且俗话说的‘过了这个村,没这个店儿。’你要再找我妹妹这么个人儿,只怕走遍天下,打着灯笼也没处找去。”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13回:“这是送上门的。你老人家休错这主意,过这村,就没这店了。”


成语典故

其他 指错过这次机会,再没有另外的机会。《儿女英雄传》9回:“况且俗话说的,~,你要再找我妹妹这么一个人儿,只怕你走遍天下,打着灯笼也没处找去。”△用于描写机会难得。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明白,知道:明~。一目~然。 完结,结束:完~。~结。 在动词后,与“不”、“得”连用,表示可能或不可能:看不~。办得~。 与“得”、“不得”前后连用,表示异乎寻常或情况严重:那还~得!

放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表示动作或变化已经完成:写完~。 助词,用在句子末尾或句中停顿的地方,表示变化,表示出现新的情况:刮风~。

代词,此,指较近的时间、地点或事物,与“那”相对:~里。~些。~个。~样。 这时候,指说话的同时:他~就来。

“这(zhè)一”二字的合音,但指数量时不限于一:~个。~点儿。~些年。

乡下聚居的处所:~子。~塾(旧时农村中的私塾)。~民。 粗野:~野。~俗。~话。~气。

隐在水中:沉~。~顶之灾。 隐藏,消失:埋~。~落。 漫过,高过:水~了头顶。淹~。 财物收归公有或被私人侵吞:~收。抄~。 终,尽:~世。~齿不忘。 同“殁”。

代词,此,指较近的时间、地点或事物,与“那”相对:~里。~些。~个。~样。 这时候,指说话的同时:他~就来。

“这(zhè)一”二字的合音,但指数量时不限于一:~个。~点儿。~些年。

售卖货物的铺子:~铺。~员。~主。~肆。~堂。商~。书~。 旅馆:客~。旅~。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了』

《唐韻》盧鳥切《集韻》《韻會》郞鳥切《正韻》盧皎切,𠀤聊上聲。 《增韻》決也。 《廣韻》慧也,曉解也。 《後漢·孔融傳》融年十二聰慧。𨻰煒曰:小而了了,大未必奇。  又《宋書·戴法興傳》彭城王覓一了了令史,得法興使爲之。  又訖也,畢也。 《晉書·傅毅傳》天下大器,非可稍了,而相觀每事欲了,生子癡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 《杜甫詩》岱宗夫如何。齊魯靑未了。  又《揚子·方言》了,快也。秦曰了。  又秦吉了,鳥名。 《仇池筆記注》似鸚鵡,腦有肉冠,能言笑。 《廣韻》盧鳥切《集韻》《韻會》朗鳥切《正韻》盧皎切,𠀤音了。 《廣韻》目睛明也。 《周禮·春官·大師》眂瞭三百人。 《註》瞭,目明者。 《孟子》胷中正則眸子瞭焉。  又《師曠·禽經》瞭曰鷂。 《張華註》能遠視也。  又《楚辭·九辯》瞭冥冥而薄天。 《註》瞭,音了,一音杳。亦通作杳。  又《廣韻》落蕭切。 《集韻》《韻會》憐蕭切《正韻》連條切,𠀤了平聲。義同。

『个』

《廣韻》《正韻》古賀切《集韻》居賀切,𠀤歌去聲。枚也。 《儀禮·大射儀》司射入于次搢三挾一个。  又一人曰一个。 《左傳·昭三年》齊公孫竈卒。晏子曰:又弱一个焉。  又物數。 《周禮·冬官考工記·匠人》廟門容大扃七个。 《註》每个長三尺。  又四面偏室。 《禮·月令》孟春,天子居靑陽左个。季春居右个。 《註》明堂旁舍也。  又《禮·檀弓》有若曰:國君七个,遣車七乗。大夫五个,遣車五乗。 《註》个謂所包遣奠牲體臂臑也。折爲七段五段,以七乗五乗遣車載之。  又通作介。獨也,偏也。 《莊子·養生主》是何人惡乎介也。天之生是使獨也。 《註》介謂刖一足者。 《史記·張耳𨻰餘傳》獨介居河北。 《註》介,特也。𠀤與个通。 《書·秦誓》若有一介臣。 《大學》作一个臣。 《左傳·襄八年》一介行李,卽一个。  又《昭二十八年》君亦不使一个,辱在寡人。卽一介,互通。  又《集韻》古案切。與幹同。射侯舌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爲侯,上兩个與其身三,下兩个半之。 《註》上个,最上幅也。射侯之制,上廣下陿,自棲鵠而上,以侯爲三分,身居中,兩个爲兩邊,其大小皆同。自鵠而下,則其身與上身同,而兩邊惟得其半,蓋下陿也。  又《六書本義》个,竹一枝也。 《史記·貨殖傳》竹竿萬个。从竹省半爲意。 《韓愈·合江亭詩》栽竹逾萬个。𠀤與箇同。 《字彙》與个同。 《鄭康成·儀禮註》俗呼个爲個。◎按個爲後人增加。从个、箇爲正。 《廣韻》古賀切《集韻》《韻會》居賀切。 《正韻》古荷切,𠀤音吤。數也。  又《揚子·方言》箇,枚也。 《郭註》爲枚數也。 《荀子·議兵篇》負矢五十箇。 《集韻》亦作个、介。俗作個。

『村』

《唐韻》此尊切《集韻》麤尊切《正韻》倉尊切,𠀤寸平聲。 《廣韻》墅也。 《增韻》聚落也。字从邑从屯。經史無村字,俗通用。 《晉·陶潛·歸田園詩》曖曖遠人村。 《桃花源記》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

『个』

《廣韻》《正韻》古賀切《集韻》居賀切,𠀤歌去聲。枚也。 《儀禮·大射儀》司射入于次搢三挾一个。  又一人曰一个。 《左傳·昭三年》齊公孫竈卒。晏子曰:又弱一个焉。  又物數。 《周禮·冬官考工記·匠人》廟門容大扃七个。 《註》每个長三尺。  又四面偏室。 《禮·月令》孟春,天子居靑陽左个。季春居右个。 《註》明堂旁舍也。  又《禮·檀弓》有若曰:國君七个,遣車七乗。大夫五个,遣車五乗。 《註》个謂所包遣奠牲體臂臑也。折爲七段五段,以七乗五乗遣車載之。  又通作介。獨也,偏也。 《莊子·養生主》是何人惡乎介也。天之生是使獨也。 《註》介謂刖一足者。 《史記·張耳𨻰餘傳》獨介居河北。 《註》介,特也。𠀤與个通。 《書·秦誓》若有一介臣。 《大學》作一个臣。 《左傳·襄八年》一介行李,卽一个。  又《昭二十八年》君亦不使一个,辱在寡人。卽一介,互通。  又《集韻》古案切。與幹同。射侯舌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爲侯,上兩个與其身三,下兩个半之。 《註》上个,最上幅也。射侯之制,上廣下陿,自棲鵠而上,以侯爲三分,身居中,兩个爲兩邊,其大小皆同。自鵠而下,則其身與上身同,而兩邊惟得其半,蓋下陿也。  又《六書本義》个,竹一枝也。 《史記·貨殖傳》竹竿萬个。从竹省半爲意。 《韓愈·合江亭詩》栽竹逾萬个。𠀤與箇同。 《字彙》與个同。 《鄭康成·儀禮註》俗呼个爲個。◎按個爲後人增加。从个、箇爲正。 《廣韻》古賀切《集韻》《韻會》居賀切。 《正韻》古荷切,𠀤音吤。數也。  又《揚子·方言》箇,枚也。 《郭註》爲枚數也。 《荀子·議兵篇》負矢五十箇。 《集韻》亦作个、介。俗作個。

『店』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都念切,音墊。 《崔豹古今注》店,置也。所以置貨鬻物也。 《徐勉誡子書》或欲創闢田園,或勸興立邸店。  又與坫通。 《說文》店,反爵之處。或作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