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枝并头


   连理枝和并头莲。比喻美满的婚姻。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lián zhī bìng tóu
成语注音 ㄌ一ㄢˊ ㄓ ㄅ一ㄥˋ ㄊㄡˊ
成语简拼 lzbt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連枝並頭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连理枝和并头莲。比喻美满的婚姻。


近义词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明·孙仁孺《东郭记·一妾》:“这一桩婚媾与卿卿可正是连枝并头。”


成语典故

连理枝和并头莲。比喻美满的婚姻。明 孙仁孺《东郭记.一妾》:“这一桩婚媾与卿卿可正是连枝并头。” 并列 连枝,连理枝,两棵树枝条长在一起。并头,并蒂花,两朵花并排开在同一个花茎上。两棵树的树枝长在一块,两朵花并排开在一枝茎上。比喻夫妻成双结对。明·孙仁孺《东郭记·一妾》:“这一桩婚媾与卿卿可正是~。”△褒义。用于爱情婚姻。→连枝比翼 比翼双飞 比目连枝 ?连理分枝 破镜分钗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由植物主干上分出来的茎条:树~。~干(gàn )。竹~。节外生~。~柯。~节(a.由一件事生发的其他问题;b.细碎的,不重要的)。 量词,指杆形的:一~铅笔。 古同“支”,支持,分支。

古同“歧”,岔。

合在一起:~拢。合~。兼~。 一齐,平排着:~驾齐驱。~重(zhòng )。~行(xíng )。 连词,表平列或进一层:~且。 用在否定词前,加强否定的语气,表不像预料的那样:~不容易。

中国山西省太原市的别称。

人身体的最上部分或动物身体的最前的部分:~骨。~脑。~脸(❶头和脸;❷指面貌;❸指面子,体面)。~角(jiǎo )(喻青年的气概或才华)。 指头发或所留头发的样式:留~。剃~。 物体的顶端:山~。笔~。两~尖。 指事情的起点或端绪:从~儿说起。~绪。 物体的残余部分:布~儿。 以前,在前面的:~三天。 次序在前,第一:~等。~生。 首领:~子。~目。 方面:他们是一~的。 临,接近:~睡觉先洗脸。 量词,多指牲畜:一~牛。 表示约计、不定数量的词:三~五百。 (tou)名词后缀(❶接于名词词根,如“木~”。❷接于动词词根,如“念~”。❸接于形容词词根,如“甜~儿”)。 (tou)方位词后缀(如“上~”。“里~”。“后~”。)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枝』

《唐韻》《集韻》《韻會》章移切《正韻》旨而切,𠀤音支。 《說文》木別生條也。 《徐曰》自本而分,故曰別生。 《廣韻》枝柯也。 《左傳·隱八年》疏枝布葉分。  又散也。 《易·下繫》中心疑者其辭枝。  又與支通。 《詩·大雅》本支百世。左傳作本枝。  又支持也。 《史記·項羽紀》諸將懾服,莫敢枝梧。 《瓚曰》小柱爲枝,斜柱爲梧。  又干支亦作幹枝。 《博雅》甲乙爲幹。幹者,日之神也。寅卯爲枝。枝者,月之靈也。  又手節曰枝。 《孟子》爲長者折枝。 《趙岐註》折枝,按摩手節也。  又《管子·度地篇》水別于他水,入于大水及海者,命曰枝水。  又枝江,縣名。 《前漢·地理志》屬南郡。  又姓。 《姓苑》楚大夫枝如,子躬之後爲枝氏。  又《集韻》翹移切,音祇。枝指,多指也。 《莊子·駢拇篇》駢拇枝指。  又《集韻》渠羈切,音奇。 《字林》橫首枝也。  又《集韻》居僞切,音攱。祭山名。  又與校通。 《儀禮·士昏禮》主人拂几授校。 《註》校,几足,古文爲枝。 與𣏽異。𣏽卽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