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墙铁壁


   铜做的城墙;铁打的营垒。比喻坚固而不可摧毁的事物。也比喻坚固严密的防御。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tóng qiáng tiě bì
成语注音 ㄊㄨㄥˊ ㄑ一ㄤˊ ㄊ一ㄝˇ ㄅ一ˋ
成语简拼 tqtb
感情色彩 褒义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銅墙鐵壁
成语英文 a stronghold
成语法文 fortifications inexpugnables(muraille d'airain)
成语俄文 неприступная крепость(надёжная защита)
成语日文 金城鉄壁(きんじょうてっぺき)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铜做的城墙;铁打的营垒。比喻坚固而不可摧毁的事物。也比喻坚固严密的防御。




成语示例


宋江自引了前部人马,转过独龙岗后面来看祝家庄时,后面都是铜墙铁壁,把得严整。(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十八回)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元 无名氏《谢金吾》楔子:“孩儿此一去,随他铜墙铁壁,也不怕不拆倒了他的。”


成语典故

比喻十分坚固、难以摧毁的事物。元.无名氏《谢金吾》楔子:“随他铜墙铁壁,也不怕不拆倒了他的。”《水浒传》四八回:“宋江自引了前部人马转过独龙冈后面来看祝家庄时,后面都是铜墙铁壁,把得严整。”梁启超《申论种族革命与政治革命之得失》:“此两论式皆如铜墙铁壁,颠扑不破。”亦作“铁壁铜墙”。明.崔时佩、李日华《南西厢记.回春柬药》:“我若不守闺门时节呵,总有铁壁铜墙,枉使机关拘禁得紧!”《封神演义》五一回:“长弓硬弩护辕门,铁壁铜墙齐队伍。” 并列 比喻非常坚固、不可摧毁的东西。语出元·无名氏《谢金吾·楔子》:“随他铜墙铁壁,也不怕不拆倒了他的。”孙犁《荷花淀》:“那一望无际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风舒展开,就像~一样。”△褒义。多用来描写团结、坚强的群体。→金城汤池 ?朽木粪墙。也作“铁壁铜墙”。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一种金属元素,富延展性。导电性和导热性都很强,它的合金是电气、机械和国防工业的重要原料:紫~(纯铜。亦称“红铜”)。青~。黄~。~矿。~器。~币。~臭(ch恥 )(指铜钱的臭味,用以讥讽唯利是图的人,如“浑身~~”)。~墙铁壁(喻十分坚固,不可摧毁的事物。亦称“铁壁铜墙”)。

用砖石等砌成承架房顶或隔开内外的建筑物:砖~。土~。院~。城~。~垣。~头。~头草。铜~铁壁。 门屏:萧~(喻内部,如“祸起~~”)。 古代出殡时张于棺材周围的帏帐。

墙:四~。~报。~画。~挂。~毯。~橱。~灯。铜墙铁~。 指某些物体内部的表层:胃~。肠~。 陡削的山崖:峭~。~立。 军营的围墙:~垒。坚~清野。作~上观(坐观双方成败,不帮助任何一方)。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壁』

《唐韻》北激切《集韻》《韻會》《正韻》必歷切,𠀤音繴。 《說文》垣也。 《釋名》辟也,辟禦風寒也。 《孔安國·尚書序》秦始皇焚書,我先人用藏其家書于屋壁。 《水衡記》張僧繇于金陵安樂寺畫四龍于壁,不點睛,每曰點之卽飛去。人以爲誕,因點其一,須臾雷電破壁,一龍乗雲上天。  又軍壘。 《前漢·高帝紀》帝晨馳入韓信張耳壁,奪之軍。 《周亞夫傳》吳楚反,亞夫救梁,引兵走昌邑,堅壁而守。  又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晉書·天文志》東壁二星主文籍,天下圖書之府。  又地名。壁州,在三巴,本漢宕渠地,唐高祖武德初置,辟州節度使鄭畋有記。  又赤壁,在蒲圻。 《荆州記》蒲圻縣沿江南岸百里,名赤壁,昔周瑜破曹操處。黃州赤壁乃赤鼻山。 《水經注》江水左逕赤鼻山,下爲赤鼻磯。蘇軾赤壁前賦及長短句,人道是三國周郞赤壁,蓋傳疑也。  又凡石厓之峭削皆曰壁。 《馬岌·石壁銘》靑壁千尋。 《江淹詩》緬映石壁素。 《神仙傳》帛和入西城山,王公令熟視石壁,二年漸覺有文字,三年得神丹方及五嶽圖。 本作壁,十四畫。說文、經史皆同。字彙从省作壁,入十三畫,因之。壁字从𨐌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