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侃之意


   《晋书·陶侃传》载, 陶侃 梦生八翼,飞登天门,已登其八,唯一不得入,阍者以杖击之,折其左翼。后 侃 都督八州,握重兵,潜有窥窬之志,每思折翼之祥,即自抑而止。后因以“陶侃之意”指伺机谋废旧朝,自建新朝之典。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语资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táo kǎn zhī yì
成语简拼 tkzy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晋书·陶侃传》载, 陶侃 梦生八翼,飞登天门,已登其八,唯一不得入,阍者以杖击之,折其左翼。后 侃 都督八州,握重兵,潜有窥窬之志,每思折翼之祥,即自抑而止。后因以“陶侃之意”指伺机谋废旧朝,自建新朝之典。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语资


出处典源

成语典故

源见“天门八翼”。指伺机谋废旧朝、自建新朝的意图。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语资》:“马仆射既立勋业,颇自矜伐,常有陶侃之意。”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用黏土烧制的器物:~俑。~粒。~瓷。~管。~器。 制造陶器:~冶。~铸。 喻教育、培养:~化。~育。~染。熏~。 快乐的样子,使快乐:~然。~醉。~~。 古同“淘”,洗。 姓。

〔~~〕理直气壮,从容不迫的样子,如“~~而谈”。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 往,到:“吾欲~南海”。

心思:~思。~见。~义。~味。~念。~志(为了达到既定目的而自觉努力的心理状态)。注~。同~。~在笔先。~在言外。 心愿,愿望:~愿。愿~。~向。~图。~皆。好~。“醉翁之~不在酒”。 人或事物流露的情态:春~。诗~。惬~。情~。~境。 料想,猜想:~料。~想。~外。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陶』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徒刀切,音桃。 《爾雅·釋丘》再成爲陶丘。 《疏》丘形上有兩丘相重累。 《書·禹貢》東出于陶丘北。 《釋名》於高山上一重作之,如陶竈然也。 《說文》陶丘,在濟隂。 《戰國策》秦客卿造謂穰侯曰:秦封君以陶。 《註》今定陶縣。 《前漢·地理志》濟隂郡定陶縣。 《史記·越世家》范蠡止於陶。 《註》徐廣曰:今定陶。正義曰:括地志云:陶山在濟州平隂縣東三十五里,止此山之陽也。  又《說文》陶丘有堯城,堯嘗所居,故堯號爲陶唐氏。 《書·五子之歌》惟彼陶唐,有此冀方。  又縣名。 《漢書·地理志》魏郡館陶縣,雲中郡陶林縣,定襄郡安陶縣,雁門郡𣷪陶縣。  又《玉篇》陶甄。 《廣韻》尸子曰:夏桀臣昆吾作陶。 《汲冢周書》神農作瓦器。 《詩·大雅》陶復陶穴。  又陶正,官名。 《左傳·襄二十五年》昔虞閼父爲周陶正。  又《書·五子之歌》鬰陶乎予心。 《傳》鬰陶,言哀思也。  又《爾雅·釋詁》鬰陶,繇喜也。 《禮·檀弓》人喜則斯陶,陶斯咏,咏斯猶。 《註》陶,鬰陶也。 《疏》鬰陶者,心初悅而未暢之意也。  又《揚子·方言》陶,養也。秦或曰陶。  又《後漢·杜篤傳》粳稻陶遂。 《註》韓詩曰:陶,暢也。  又《廣韻》正也,化也。  又《揚雄·解嘲》後陶塗。 《註》北方國名,出馬,因以爲名。  又蒲陶,果名。 《史記·大宛傳》有蒲陶酒。 《司馬相如·上林賦》櫻桃蒲陶。  又姓。 《左傳·定四年》殷民七族:陶氏、施氏、繁氏、錡氏、樊氏、饑氏、終葵氏。 《廣韻》陶唐之後,今出丹陽。  又《玉篇》亦作匋。 《篇海》亦作陶。  又《荀子·榮辱篇》陶誕突盜。 《註》陶,當爲檮杌之檮。頑嚚之貌。或曰陶當爲逃,隱匿其情也。  又《韻會》𩋃通作陶。 《周禮·冬官考工記》韗人爲臯陶。 《註》臯陶,鼓木也。陶字从革。  又《韻會》裪,通作陶。 《左傳·襄三十年》使爲君復陶。 《註》復陶,主衣服之官。  又《左傳·昭十二年》王皮冠秦復陶。 《註》秦所遺羽衣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餘昭切,音搖。 《詩·王風》君子陶陶,左執翿,右招我由敖。 《傳》陶陶,和樂貌。 《釋文》陶,音遙。  又《禮·祭義》陶陶遂遂,如將復入然。 《註》陶陶遂遂,相隨行之貌。 《釋文》陶,音遙。  又《廣韻》臯陶,舜臣。一作咎繇。 《篇海》本作𨹋。  又《集韻》大到切,音導。 《詩·鄭風》淸人在軸,駟介陶陶。左旋右抽,中軍作好。 《傳》陶陶,驅逐之貌。 《釋文》陶,徒報反。好,呼報反。  又《朱註》陶,叶徒𠋫反。好,叶許𠋫反。  又叶夷周切,音由。 《詩·魯頌》淑問如臯陶,在泮獻囚。 《易林》兹基運時,稷契臯陶。貞良得願,微子解囚。 《杜篤·吳漢誄》堯隆稷契,舜嘉臯陶。伊尹佐殷,呂尙翼周。

『侃』

《唐韻》《韻會》《正韻》空旱切《集韻》可旱切,𠀤看上聲。剛直也。 《論語》侃侃如也。  又《正韻》袪幹切,音看。義同。

『之』

《唐韻》《正韻》止而切《集韻》《韻會》眞而切,𠀤音枝。 《說文》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玉篇》是也,適也,往也。 《禮·檀弓》延陵季子曰:若䰟氣,則無不之也。  又於也。 《禮·大學》之其所親愛而辟焉。 《註》之,適也。 《朱傳》猶於也。  又語助辭。 《書·金縢》禮亦宜之。 《禮·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 《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語尾,或層出。如毛詩我之懷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雞鳴章知子之來之,六句九之字,常華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  又此也。 《詩·周南》之子于歸。 《註》之子,是子也。  又變也。 《易傳》辭也者,各指其所之。 《孫奕示兒編》之字訓變,左傳,遇觀之否。言觀變爲否也。  又至也。 《詩·鄘風》之死矢靡他。  又遺也。 《揚子·法言》或問孔子,知其道之不用也。則載而惡乎之。曰:之後世君子。 《註》言行道者貴乎及身,乃載以遺後世。  又姓。出《姓苑》。  又《郝敬讀書通》凡言之者,物有所指,事有所屬,地有所往,連屬之辭也。通作旃。 《詩·唐風》舍旃舍旃。  又《魏風》上愼旃哉。𠀤與之同。通作至。往彼曰之,到此曰至,音義互通。  又《韻補》叶職流切,音周。 《楚辭·九章》呂望屠於朝歌兮,甯戚歌而飯牛。不逢堯舜與桓繆兮,世孰云而知之。叶上牛下求。 《周伯琦曰》古人因物制字。如之本芝草,乎本吁氣,焉本鳶,後人借爲助語,助語之用旣多,反爲所奪,又制字以別之,乃有芝字吁字鳶字。

『意』

《唐韻》《集韻》《韻會》於記切《正韻》於戲切,𠀤音䔬。志之發也。 《禮·大學疏》總包萬慮謂之心,爲情所意念謂之意。 《禮運》非意之也。 《註》意,心所無慮也。 《疏》謂於無形之處,用心思慮也。無慮,卽慮無也。  又與抑通。 《徐鍇曰》見之於外曰意。意,猶抑也。舍其言,欲出而抑之。 《大戴禮》武王問黃帝,顓頊之道存乎,意亦忽不可得見歟。意猶抑。 《論語》抑與之歟。 《漢石經》作意,抑猶意,古通用也。  又《轉注古音》於宜切,音醫。 《前漢·韓信傳》意嗚猝嗟。  又叶乙力切,音億。 《秦之罘刻石文》大矣哉。宇縣之中,承順聖意。羣臣頌功,請刻於石,表垂乎常式。  又與臆通。 《賈誼·服賦》請對以意。 《史記》作臆。 《師古曰》叶韻音億。 《魏校曰》从心从音。意不可見而象,因言以會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