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指儒生。 清 唐孙华 《次韵酬吴振西》之一:“白髮霜頿耆老会,青袍乌帢少年才。”
借指儒生。 清 唐孙华 《次韵酬吴振西》之一:“白髮霜頿耆老会,青袍乌帢少年才。”
深绿色或浅蓝色:~绿。~碧。~草。~苔。~苗。~菜。~葱。~山绿水。~云直上。万古长~(喻高尚的精神或深厚的友情永远不衰)。 绿色的东西:踏~。~黄不接。 靛蓝色:靛~。~紫。~出于蓝,胜于蓝。 黑色:~布。~线。~衫。~衣。 喻年轻:~年。~春。~工。 竹简:~简。~史(原指写在竹简上的记事,后指史书,如“永垂~~”)。
中式长衣:~子。长~。旗~。棉~。皮~。同~(旧时军人相称)。~泽(“袍”和“泽”均为古代衣服,后以此称军队中的同事,如“~~之谊”、“~~故旧”)。 衣服的前襟:“反袂拭面,涕沾~”。
古代士人戴的一种丝织的便帽:“裁缣帛以为~。”
《唐韻》薄褎切《集韻》《韻會》蒲褎切,𠀤音軳。 《廣韻》長襦也。 《釋名》袍,丈夫著下至跗者也。袍,苞也。苞,內衣也。婦人以絳作衣裳,上下連,四起施緣,亦曰袍,義亦然也。 《後漢·輿服志》袍者,或曰周公抱成王宴居,故施袍。 又《爾雅·釋言》襺也。 《禮·玉藻》纊爲襺,縕爲袍。 《論語》衣敝縕袍。 又衣前襟。 《公羊傳·哀十四年》反袂拭面涕沾袍。 又《禮·喪大記》袍必有表。 《註》褻衣。 又《韻補》蒲侯切,叶音抔。 《詩·秦風》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于興師,修我戈矛。 又《集韻》薄報切,音暴。 《類篇》同袌。 或作𧝘、𪊬。
『帢』《廣韻》《正韻》苦洽切《集韻》《韻會》乞洽切,𠀤音恰。 《埤蒼》帽也。 《廣韻》弁缺四隅。 《增韻》一曰按頭使下曰帢。 《集韻》士服也。 《魏志·太祖紀註》漢末公卿多委王服,以幅巾爲雅,是以袁紹之徒雖爲將帥,皆著縑巾。魏太祖擬古皮弁,裁縑帛以爲帢,以色別其貴賤,可謂軍容,非國容也。 《類篇》或作𢂿㡊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