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风亮节


   高尚的品德;坚贞的节操。形容人的品行高尚。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gāo fēng liàng jié
成语注音 ㄍㄠ ㄈㄥ ㄌ一ㄤˋ ㄐ一ㄝˊ
成语正音 “节”,不能读作“jiě”。
成语简拼 gflj
感情色彩 褒义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高風亮節
成语英文 high and upright character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高尚的品德;坚贞的节操。形容人的品行高尚。




成语示例


蓝先生不佩服世界史中的任何圣哲与伟人,因而也就不去摹仿他们的高风亮节。(老舍《四世同堂》二十三)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余谓渊明高风峻节,固已无愧于四皓,然犹仰慕之,尤见其好贤尚友之情也。”


成语典故

高风:高尚的品格。亮节:坚贞的节操。形容道德品格高尚。蔡东藩等《民国通俗演义》二二回:“南北统一后,自请解职,高风亮节,海内同钦。”老舍《四世同堂》二三:“蓝先生不佩服世界史中的任何圣哲与伟人,因而也就不去摹仿他们的高风亮节。”亦作“高风峻节。”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楚汉魏六朝上》:“余谓渊明高风峻节,固已无愧于四皓,然犹仰慕之,尤见其好贤尚友之心也。”亦作“贞风亮节”。南朝宋.傅亮《故安成太守傅府君铭》:“爰自汉季,以及晋朝,高明远德,系轨于时,贞风亮节,流声累叶。”亦作“高风劲节”。明.邵璨《香囊记.潜回》:“那饮药谯玄,纳肝弘演,高风劲节真堪羡,沧溟波浪能几枯,岁寒松柏何曾变。” 并列 高尚的品格,坚贞的节操。形容品格操守都很高尚。明·茅僧县《苏园翁》:“亲奉了张丞相钧旨,说先生是当今一人,管、乐流亚。又道先生~,非折简所能招。”△褒义。用于写高尚廉洁。→高山景行 高节清风 高山仰止 ?寡廉鲜耻 纲常扫地。也作“高风峻节”、“高风劲节”、“高风伟节”、“清风劲节”、“清风亮节”、“贞风亮节”、“清风高节”、“清风峻节”。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由下到上距离大的,与“低”相对:~峰。~空。~踞。~原。~耸。~山流水(喻知己、知音或乐曲高妙)。~屋建瓴(形容居高临下的形势)。~瞻远瞩。 高度:他身~一米八。 等级在上的:~级。~考。 在一般标准或平均程度之上:~质量。~消费。~价。~档。~手。~能物理。 声音响亮:引吭~歌。 敬辞,称别人的事物:~见。~就。~论。~寿。~堂。~徒。 热烈、盛大:~昂。兴~采烈。 显贵,道德水平高:崇~。清~。~风亮节。~尚。~雅。~洁。 宗族中最在上之称:~祖。 酸根或化合物中比标准酸根多含一个氧原子的:~锰酸钾。 姓。

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向。~速。~级。~险。~波(喻纠纷或乱子)。~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 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潮。~靡一时。~驰电掣。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气。~习。~物(某地特有的景物)。~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 消息,传闻:~传(chuán )(传闻)。闻~而动。 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景。~度。~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致。~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 指民歌、歌谣:国~(《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 中医学指某些疾病:~瘫。~湿。 姓。

古同“讽”,讽刺。

明,有光:天~了,敞~。明~。豁~。~光。~度。 光线:屋子里一点~儿也没有。 明摆出来,显露,显示:~相。 明朗,清楚:心里~了。 声音响:洪~。响~。 使声音响:~开嗓子唱。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高』

《廣韻》古勞切《集韻》《韻會》居勞切,𠀤音羔。 《說文》崇也。象臺觀高之形。从冂口。與倉舍同意。 《易·繫辭》𤰞高以𨻰,貴賤位矣。 《註》高謂天體也。 《又》崇高莫大乎富貴。  又《史記·高祖紀註》張晏曰:禮諡法,無高以爲功,最高而爲漢帝之太祖,故特起名焉。  又地名。 《前漢·地理志》沛郡高縣。  又姓。 《史記·仲尼弟子傳》高柴。  又《集韻》《韻會》𠀤居号切,音誥。度高曰高。 《左傳·隱元年·都城過百雉註》一雉之牆,長三丈,高一丈。 《釋文》高,古報反。  又如字。  又叶居侯切,音鉤。 《柳宗元·柳評事墓銘》柳侯之分,在北爲高,充于史氏,世相重侯。  又叶居何切。 《蘇黃門·嚴顏𥓓》相傳昔者嚴太守,刻石千歲字已譌。嚴顏生平吾不記,獨憶城破節最高。 《韻會》俗作髙。

『亮』

《廣韻》《集韻》力讓切《韻會》《正韻》力仗切,𠀤音量。與諒同。信也。 《孟子》君子不亮,惡乎執。 《古詩十九首》君亮執高節,賤妾亦奚爲。  又明也。  又姓。  又《集韻》呂張切,音良。 《書·說命》亮隂,卽梁闇。 《正字通》亮下从儿。改作几,非。亮原字作亠口冖。儿ré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