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乱无序


   又多又乱,没有条理。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zá luàn wú xù
成语注音 ㄗㄚˊ ㄌㄨㄢˋ ㄨˊ ㄒㄨˋ
成语简拼 zlwx
常用程度 一般
成语繁体 雜亂無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又多又乱,没有条理。


成语示例


汉治最为近古而荒略如此,又何怪乎后世之文章典故,杂乱而无序也哉?清 章学诚《文史通义 书教上》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唐 韩愈《送孟东野序》:“其为言也,杂乱而无章。”


成语典故

唐·韩愈《送孟东野序》:“其为言也,杂乱而无章。”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多种多样的,不单纯的:~乱。~沓。~感。~志。~货。~居。~务。~品。错综复~。私心~念。 混合:夹~。混~。~交。

没有秩序:~套。紊~。凌~。 社会动荡,战争,武装骚扰:~世。政~。平~。~邦不居。 混淆:~伦。败常~俗。 任意随便:~吃。~跑。 男女关系不正当:淫~。 横渡:~流。 治理:~臣。 古代乐曲的最后一章或辞赋末尾总括全篇要旨的部分:~曰。

次第:顺~。秩~。次~。工~。程~。~数。 排列次第:~次。~列。 开头的,在正式内容之前的:~言。~跋。~曲。~幕。~论。 古代指送别赠言的文字。 指季节:四~。 古代地方办的学校:庠~。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乱』

《正字通》俗亂字。 《唐韻》郞段切《集韻》《韻會》《正韻》盧玩切,𠀤鑾去聲。紊也。 《爾雅·釋詁》亂,治也。 《說文》从乙。乙,治之也。 《玉篇》理也。 《書·臯陶謨》亂而敬。 《孔傳》有治而能敬謹。  又《盤庚》亂越我家。 《梓材》厥亂爲民。 《洛誥》四方迪亂,亂爲四輔。 《立政》丕乃俾亂之類,皆訓治也。  又不治也,凡事物不理皆曰亂。 《爾雅·釋訓》夢夢,訰訰,亂也。 《書·周官》制治於未亂。 《周禮·地官》司虣掌憲巿之禁令,禁其鬥囂與其虣亂。  又兵寇也。  又事未定之時。 《禮·檀弓》仲梁子曰:夫婦方亂。 《註》喪次男女哭位未成列也。  又樂之卒章曰亂。 《論語》關雎之亂。  又古賦末皆有亂,總一賦之終,發其要指也。  又《爾雅·釋水》水正絕流曰亂。 《註》橫流而濟之也。 《書·禹貢》亂于河。 《詩·大雅》涉渭爲亂。  又《韻補》叶力眷切,音戀。 《揚雄·交州牧箴》周公攝胙,白雉自獻。昭王陵遲,周室昏亂。  又叶力敬切,夌去聲。 《揚戲李正方贊》不協不和,忘節言亂。疾終惜始,實惟厥性。

『无』

《唐韻》武夫切,音巫。 《說文》𣞣,亡也。奇字,无通𣞣。王育說,天屈西北爲无。 《易·乾卦》无咎。 《釋文》无音無。易內皆作此字。 《藝苑雄黃》无亦作亡。古皆用亡无,秦時始以蕃橆之橆爲有無之無。詩、書、春秋、禮記、論語本用无字,變篆者變爲無,惟易、周禮盡用无。然論語亡而爲有,我獨亡,諸無字,蓋變隸時誤讀爲存亡之亡,故不改也。  又《廣韻》莫胡切,音模。南无,出《釋典》。 《唐韻》武扶切《廣韻》武夫切《集韻》《韻會》《正韻》微夫切,𠀤音巫。 《說文》亡也。 《玉篇》不有也。 《書·舜典》剛而無虐,𥳑而無傲。  又《益稷》懋遷有無化居。  又《爾雅·釋詁》虛無之閒也。 《註》虛無皆有閒隙。 《老子·道德經》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 《周子·太極圖說》無極而太極。  又《禮·三年問》無易之道也。 《註》無,猶不也。  又縣名。 《前漢·地理志》越巂郡會無縣。  又姓。 《正字通》漢無且明,無能。  又《廣韻》漢複姓無庸無鉤,俱出自楚。  又文無,藥名。 《古今注》相別贈之以文無。文無,一名當歸。  又《說文奇字》作无。 《玉篇》虛无也。周易無字俱作无。  又《集韻》或作亡。 《詩·衞風》何有何亡。  又通作毋。書,無逸。 《史記·魯世家》作毋逸。  又通作毛。 《後漢·馮衍傳》飢者毛食。 《註》衍集:毛作無。今俗語猶然。或古亦通乎。 《佩觿集》河朔謂無曰毛。 《通雅》江楚廣東呼無曰毛。  又《集韻》或作武。◎按禮器:詔侑武方。註:武當爲無,聲之誤也。鄭註:明言其誤。集韻合無,武爲一。非。 《集韻》無或作橆。韻會,𣞣本古文蕃𣞣字。篆借爲有無字。李斯變隷變林爲四點。〇按說文𣠮,从亡無聲,在亡部。至蕃橆之橆,在林部。音義各別,不云相通。且有無與蕃橆義尤相反,不應借用。玉篇集韻韻會俱非。韻會蕃橆作蕃𣞣,尤非。  又按讀書通云:通作勿莫末沒蔑微不曼瞀等字,或止義通,或止音近,實非一字也。讀書通誤。  又梵言,南無呼那謨。那如拏之上聲,謨音如摩,猶云歸依也。

『序』

《唐韻》徐呂切《集韻》《韻會》《正韻》象呂切,𠀤音緒。 《爾雅·釋宮》東西牆謂之序。 《註》所以序別內外。 《疏》此謂室前堂上東廂西廂之牆也。 《集韻》或作㘧䦽。  又《玉篇》學也。 《禮·王制》夏后氏養國老于東序,養庶老于西序。 《註》東序,大學,在國中,王宮之東。西序,小學,在西郊。  又《明堂位》夏后氏之序也。 《孟子》殷曰序。  又《玉篇》長幼也。 《孟子》長幼有序。  又《廣雅》次也。 《詩·大雅》序賔以賢。 《箋》謂以射中多少爲次第。 《周禮·春官·小宗伯》掌四時祭祀之序事。 《註》次序之時。  又姓。 《禮·射義》序點揚觶。 《疏》序氏點名也。  又《韻會》敘,通作序。 《爾雅·序疏》敘𨻰此經之旨。孔子作書序,子夏作詩序,故郭氏亦謂之序。  又與緒通。 《韓愈·貞曜先生墓誌銘》端序則見長而愈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