逡巡:想走又不走,犹豫不决的样子。指因为害怕而不敢向前。
逡巡:想走又不走,犹豫不决的样子。指因为害怕而不敢向前。
明·刘基《黄金策?出行》:“或鬼持世,乃是逡巡畏缩之象,欲行不行,必怀疑贰。”
明·刘基《黄金策?出行》:“或鬼持世,乃是逡巡畏缩之象,欲行不行,必怀疑贰。”
怕:~惧。~难(nán )。~罪。大无~。望而生~。 敬服:敬~。~友(使人敬服的朋友)。后生可~。
退让,退却:~巡。
到各处去,来回走动查看:~弋(指舰艇在海上巡逻)。~游。~天(指在天空巡游)。~回。~抚。~视。~幸(古代特指帝王出巡到达某地)。~逻。 酒席上给全座依次斟酒一遍:~杯(主人在宴席上依次向客人劝酒)。酒过三~,菜过五味。
《唐韻》於胃切《集韻》紆胃切,𠀤音尉。惡也。 《廣韻》畏懼。 《增韻》忌也。 又心服也。怯也。 《易·震卦》雖凶无咎,畏鄰戒也。 《書·呂𠛬》永畏惟罰。 《傳》當長畏懼,惟爲天所罰。 又《集韻》於非切,音威。 《書·臯陶謨》天明畏,自我民明威。 《傳》天明可畏,亦用民成其威。 《釋文》畏如字。徐音威。○按《古文尚書》威畏同,天威棐忱,今文作畏。《禮·表記》引書:德威惟威。註:讀作畏。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夫角之中,恆當弓之畏,畏也者必橈。杜子春云畏當作威。威謂弓淵,角之中央與淵相當。鄭謂畏讀如秦師入隈之隈。 《釋文》畏,烏回反。 又《集韻》鄔賄切,音猥。同嵔。嵔壘,山名。或省。
『逡』《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七倫切,音踆。 《說文》復也。 《玉篇》退也,郤也。 《集韻》逡巡,行不進也。 《前漢·公孫弘傳》有功者上,無功者下,則羣臣逡。 《註》言有次第也。 《楚辭·九章》遷逡次而勿驅兮。 又月運之名。 《揚子·方言》日運爲躔,月運爲逡。 又《小爾雅》體慚曰逡。 又與㕙通,兔名。 《戰國策》東郭逡者,海內之狡兔也。 又《集韻》須閏切,音竣。逡遒,縣名。 又與駿通。 《禮·大傳》執籩豆,逡奔走。 《書·武成》作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