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ā dá

八达


拼音 bā dá 
注音 ㄅㄚ ㄉㄚˊ
繁体 八達

词语解释

八达    [bā dá]

1   道路八面相通。

2   亦作“八闼”。八牖。

3   三国魏司马懿字仲达,兄弟七人都以“达”为字,故时号为八达。见《晋书·安平献王孚传》。

4   称三国魏诸葛诞等八位闻达之士。

5   称晋胡毋辅之、谢鲲等八位放达之士。


引证解释

1   道路八面相通。

2   亦作“八闥”。八牖。

3   三国 魏 司马懿 字 仲达,兄弟七人都以“达”为字,故时号为八达。见《晋书·安平献王孚传》。

4   称 三国 魏 诸葛诞 等八位闻达之士。

5   称 晋 胡毋辅之、谢鲲 等八位放达之士。 《晋书·光逸传》:“﹝ 逸 ﹞初至,属 辅之 与 谢鯤 阮放 毕卓 羊曼 桓彝 阮孚 散髮裸裎,闭室酣饮已累日。


国语辞典

八达  【bā dá】

1   四面相通的道路,后用以形容交通的便利。

  如:「四通八达」。

2   称八位通达之士:(1)​ 三国时诸葛诞、邓飏等八人相善,并俱威名,人称「八达」。见《三国志·卷二八·魏书·诸葛传》注引《世语》。(2)​ 晋代光逸、谢鲲、阮放、毕卓、羊曼、桓彝、阮孚、胡毋辅之八人,散发裸裎,放浪形骸,时人称「八达」。见《晋书·卷四九·光逸传》。

3   三国时司马懿兄弟八人皆以达为字,世称为「八达」。见《晋书·卷三七·安平献王孚传》。

德语   Bada (Eig, Fam)​

法语   poulpe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