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lěi     
注音:ㄌㄟˇ
部首:
总笔画:6

统一码:U+8012

字形分析:独体结构

四角:50900

五笔86:DII
五笔98:FSI

仓颉:QD

规范编号:51

五行属性:火

HTML代码:&#32786

CSS代码:\8012

Unicode版本:1.1

符号名称:中日韩象形文字

Unicode名称:Ideograph handle of plow; plow; rad. 127 CJK



笔画顺序

笔顺:横 横 横 竖 撇 点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lěi   ㄌㄟˇ

〔~耜〕古代指耕地用的农具。 古代称犁上的木把。


handle of plow; plow; rad. 127
Pflug, pflügen (S)​,Radikal Nr. 127 = Pflug, Egge
charrue,127e radical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lěi

<动>
(1) (象形。古代的一种翻土农具,形如木叉,上有曲柄,下面是犁头,用以松土,可看作犁的前身。“耒”是汉字部首之一,从“耒”的字,与原始农具或耕作有关。本义:古代的一种农具,形状像木叉) 同本义 [plough] 耒,手耕曲木也。——《说文》 天子亲载耒耜。——《礼记·月令》。注:“耒耜之上曲也。” 耒耨之所刺。——《庄子·胠箧》。李注:“耜柄也,犁也。” 耜其柄,耜其刃。——《后汉书·章帝纪》 身执耒臿。——《韩非子·五蠹》 (2) 又如:耒耨(耕耘用的农器。指犁锄)。亦指耜的木曲柄。又如:耒耜



國語辭典

ㄌㄟˇ

lěi 

古代木制耕具上的曲柄。 《易经·系辞下》:「斲木为耜,楺木为耒。」 需用手推耕的犁。 《韩非子·五蠹》:「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文选·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耕夫释耒,桑妇下机。」 二一四部首之一。


《康熙字典》

【未集】
【未集中】
部首:
总笔画:6
部首笔画:6
部外笔画:0

《廣韻》《集韻》《韻會》𠀤盧對切,音類。 《說文》手耕曲木也。从木推丯。古者𡍮作耒㭒以振民也。 《古史考》神農作耒。 《易·繫辭》揉木爲耒。 《禮·月令》孟春之月,乃擇元辰,天子親載耒耜。 《周禮·冬官考工記車人》車人爲耒庛,長尺有一寸,中直者三尺有三寸,上句者二尺有二寸。 《註》耒謂耕耒,庛謂耒下岐。  又水名。 《水經》耒水,出桂陽柳縣南山。  又《集韻》魯猥切,音磊。  又魯水切,音壘。義𠀤同。  又《集韻》倫追切,音纍。果實垂貌。一曰耕多草。


《说文解字》

【卷四】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切部: 盧對切

手耕曲木也。从木推丯。古者垂作耒㭒以振民也。凡耒之屬皆从耒。

『清代:段玉裁』


耕曲木也。
各本耕上有手。今依廣韵隊韵、周易音義正。下文云。耕、犁也。謂犁之曲木也。禮記音義引字林亦云耕曲木。考工記。車人爲耒。庛長尺有一寸。中直者三尺有三寸。上句者二尺有二寸。自其庛緣其外。以至於首。以弦其内。六尺有六寸。注云。庛讀爲棘刺之刺。刺耒下前曲接耜。緣外六尺有六寸。内弦六尺。應一步之尺數。按經多云耒耜。據鄭說耒以木。耜以金。沓於耒刺。京房云。耜、耒下耓也。耒、耜上句木也。許木部耜作枱。耒耑也。耕犁也。許說與京同。與鄭異。鄭本匠人。謂犁爲耜。統言之也。許分別金謂之犁。木謂之枱。析言之也。
从木推丯。
考工記曰。直庛則利推。從木推丰㑹意。盧對切。十五部。
古者


谜语

"耒" 为谜底的谜语

  1. 三长两短 (打一字)